兵者 國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孫武(西元前544年~496年)

本文獲六都春秋同意轉載

最近因香港反送中,導致中共公佈國安法,一國兩制已宣告胎死腹中。另一方面,美中對抗加上武漢疫情擴散全世界,台灣夾在美中間,戰爭的陰影即浮上檯面,各媒體也不斷討論中共的統治危機。對於即將到臨的戰爭,沒有人能說得清講得明。本文試著以不同的角度,來內內外外考察,未來我們可能面臨的戰爭,有那些值得大家注意而疏忽的重點。眼下電視談話性節目説的口沫橫飛,但在實踐上可能沒什麼用處。面對戰爭,什麼是重要的,就是底下幾點要呈現的,不論執政或在野都無法迴避的課題,在台灣這比防疫工作更嚴肅百倍千倍。

大膽島心戰牆上寫著「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巨型的軍事標語,是島上著名的觀光景點。 圖:金門旅遊網/提供


一丶台灣現代史的教訓

台灣人號稱四百年史,其實就是一部戰爭決定命運的歷史,荷蘭丶鄭氏王朝丶清帝國丶日本帝國丶國民政府,無不是場場戰爭,決定日後的政治架構與發展。照理説,戰爭的教訓對我們的記憶與教育,應是深刻且沉痛的。但七十年來,島上已無戰爭的經驗,韓戰在韓國,越戰在越南。國民黨三十八年的戒嚴,將軍方和民間的關係完全切開,國家機器天天喊的反攻大陸,民間只是看笑話,不參與。而台灣的民主化,源自內部族群對抗的路徑發展。幾十年來,民主力量完全集中在政治及內政的權力交接。但國防外交上,仍是原班國家機器人馬在運作。

國民黨在喪失政權後,主力全投向中國發展。留下這部國家機器的人員,忙著應付新的執政者,各個機構,已無當年極權權威由上而下的反共指令。其應付內部的壓力,比對付外部中共的壓力大上好幾倍。其後遺症就是,國家機器的迷思與茫然感,無力面對對岸全面性的挑戰。如軍方高層人員,退休後即輕易被統戰。如台商大量西進,卻沒有人警告其政治的後遺症。另因民間對軍方的疏離與懼怕,致使幾十年來,無法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從軍報國。所有的政治人物都一貫媚俗地推動募兵制,而忘記和平最大的保障,乃在強大的武力。可以預知,這樣的國家社會體質,一定很難以承受未來戰爭的挑戰。
 
二丶歐盟與北約的貌合神離
 
二次大戰後,美國霸權的建立,在歐洲成立北約軍事同盟,對抗蘇聯。在亞洲以駐軍日本為核心,鎮住東北亞的騷動。因聯中抗蘇的戰略成功,蘇聯瓦解後,其志得意滿了幾年,又投入反恐戰爭的泥濘陷阱。致使歐洲的危機浮上檯面,而使其進退失據。首先,俄國已非美國的主要對手,但俄軍的能耐,對歐盟卻是實實在在的假想敵。由此歐盟的經濟體和北約軍事體間的予盾,即日漸加深。
       
二戰後為防止德國軍事力量的再崛起,所以美軍代勞成立北約來保護歐洲,歐洲各國享受這軍事紅利已近七十年。現其緩衝區已推進到烏克蘭,但美國已感受到划不來,卻難以挑明説。川普政府不斷要求歐盟各國應增加國防預算給北約。德國是希望能建立歐盟自己的軍隊,但這話德國不敢說,就通通委由法國出面講。美國當然瞧不起法國這空心佬的言論。德國做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正是借著歐盟這個軀體來發揮影響力,但軍事武力卻握在美國主導的北約手中。這種經濟體與軍事力量分離的情境下,必定在歐洲和外界的衝突中,逐漸撕裂美國的統合力量,美歐間遲早會因未來的種種衝突而裂解。
        
川普上台後,一直想聯俄制中,但這張牌讓歐洲極度恐慌,而阻力就借由北約不斷傳入。另就是美國國內長期一大批反蘇專家的慣性反應,及政黨惡鬥的牽扯。使得聯合俄國制衡中共,這最有效的大戰略,卻難以施展。這變局值得大家關注。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揶揄中國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

三丶美國重歐輕亞的困局
 
二戰後,美國本想扶持中國,壓制日本帝國。但因中國赤化及韓戰越戰的爆發,使美國的戰略考量大大翻轉。即軍事進駐東亞,經濟扶持日本成長,圍堵共產世界。到中國改革開放後,美國就結合華爾街資金及技術進入中國發展。但忘了,中共是傳承蘇聯體制的獨裁政權,其以國家資本主義的模式,經三十年努力,已儼然成為世界工廠,到如今經濟力已居世界第二,軍事力位居第三位。現種種行徑,全衝著美國而來。古人言,養虎遺患,這是最佳的寫照。
        
正如面對德國一樣,美國對日本的軍國主義也是處處防備,一般是只要求日本出錢,而不讓日本參與其國防工業的研發。所以今日,單靠日本軍力,已無法獨立面對中國的崛起。短期內,面對中國軍力的挑戰,一定仍靠美軍的航母戰鬥群及其駐軍來挑大樑承大任。長期而言,這軍事開銷要由誰承擔,一定會處處考驗美國及其東亞盟邦間的關係。川普政府,已很多次向日丶韓要求增加分擔美國駐軍費用,此事日後只會加重,而不會減輕。
       
未來除非日本重新成為東亞軍事強權,否則此困境沒有解決的方案。因為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朝鮮半島及台灣所涉及的利益,就是日本北方及南方的安全緩衝區,日本的生命線極需這兩區域的穩定。只是二戰後,美軍以代行者的角色來保護日本,但這種代行體制日久必生變。當中國納入美國建構的經貿體系中,東北亞的經貿表現,即快速超越歐盟的規模。當中國決定脫鈎後,美國在亞洲的經貿腹地就無法和歐盟相比擬。所謂印太再平衡戰略,正是在拉入印度及中南半島來填補中國所空出的份額,但此戰略調整尚須數十年的經營努力,短期內很難看到成效。
        
二戰後美國重歐洲輕亞洲。現蘇聯已瓦解,而北約仍重兵駐防歐洲。反倒是在東亞,中國已成戰略敵人,其兵力在此卻深感吃力,深入來看其全球軍事戰略佈局,已嚴重失衡。稍有不愼,就會刺激中共或北韓的冒進行動。
 
四:中國內部危機的賭注
 
中共自建國以來,即長期以獨裁的黨組織來控制國家社會。對新疆丶西藏如此,對中國本部人民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其一向以更專制的手段,來解決各種新興的難題,而非開放政權來疏導民怨。就像防水一樣,水堤水壩愈築愈高,而水患危機當然也會隨之愈漲愈高。
       
從1949年以來,解放台灣,一直是其對內對外關係的核心課題。所以其建軍的目標,很大的課題,就是武力統一台灣。當年蔣介石,無不針鋒相對,處處防範。然民主化後的台灣,已處處在軍事上迴避,甚至一厢情願認定中共不敢侵犯,或認為美國丶日本一定介入幫忙。然而以中共對香港之下重手處理來看,衡之以其歴史上之紀錄,武統台灣,這從建政以來即大喊的目標,未來沒有不開戰之道理。更何況,所有中國和外國簽下的合約,從不遵守。就可知其政權只相信硬道理,而不真信那些枝枝節節,花拳绣腿的軟實力。
        
七十年來,為戰略產業,如軍事科技(核彈及導彈)丶人造衛星丶太空事業丶網軍丶超級電腦丶人工智慧丶量子科技丶通訊產業等。中共不論國窮國富,從不放棄發展。某方面除軍事科技外,俄國已日漸追趕不上。而眼下的中國,已面臨建國以來最大的黨內外危機,我們很難想像其不以台灣為輸出口,集中力量來化解其內在矛盾的可能性。
        
但中共軍方也很清楚,想要打下台灣,必須先頂住美丶日的聯合夾擊。所以其軍演的目標,就以美日為假想敵。目前其軍演的範圍還在南海及第一島鏈附近徘徊,假以時日,若其能在第二島鏈自由進出時,就有和美國一決雌雄的實力。在這之前,雙方都只會停留在互探虛實的地步而已。當然也有可能,中共高層為解決內部予盾,突然攻擊台灣,利用既成事實,逼美日就範(如攻下台灣後,馬上宣佈核武防衛)。

總統蔡英文、交通部長林佳龍、文化部長李永得出席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開幕典禮。 圖:張良一/攝

 
五丶台商的坐觀成敗
 
台灣目前有四成的對外貿易,是依賴中國市場及生產人力。三十年來,已累積幾十萬台商及員工,靠中國生活。在中美關係的蜜月期中,中國台商可謂吃盡甜頭。但如今武漢疫情及中美對抗,大部分的台商卻仍不為所動。約有四成資產仍放大陸,三成外移東南亞,一成回台,二成放海外預留後路。也就是最有活力的一群台灣人。在中美對抗中,以坐觀成敗的態度,來面對變局。更不用説,如旺報體系,以中共代理人的角色自居,在台灣興風作浪。享盡台灣的民主自由,若中共勝出,其就可登大位,如台灣歴史上,那些依靠新政權,而權力做大的商人般耀武揚威。若中共落敗,其也能持續在台灣保命保財產,只須換個角色變個說詞就可。抱這種投機性格的有錢台商,不在少數,某方面,這是台灣特殊政商環境下的產物。中共對此,可謂瞭若指掌,畢竟語言暢通,行事風格類同,一切盡在不言中。大家都有好幾本帳,好幾本護照,世界各地都有好幾個家。台灣人可想想,身邊這種人有多少,就能體會多少。所以最終我們有多少能耐和中國一戰,誰要上戰場?

六:以色列和阿富汗的啟示
 
以色列和阿富汗,正代表伊斯蘭世界,西邊和東邊的兩個小國,其動蘯爭戰幾乎是今日中東地區的共同特徵。那些特徴就是我們須注意的課題。
       
以色列自建國以來,就戰爭不斷,其國民不分男女丶職業丶年齡,均會在戰爭爆發後幾小時,即集結起來,對抗外敵。任何一場以阿戰爭,都是以色列勝出。在其國土內,幾乎無一塊安寧地方,隨時都有爆炸或恐攻。但其均能快速反應,並加倍反擊。任何想對以色列攻擊的阿拉伯圑體,都需先盤算盤算,其自身要蒙受的損失是多少才能定案。更可怕的是,以色列的軍方,除軍事訓練年輕人外,也將社會所需的新科技傳授給社會新鮮人。美國贈給以色列的軍事武器,無不被改造得令美國人也驚訝的效益能耐。在那種國家,其危機意識,全轉化為創發新科技,不但用之於戰場且改善其社會生活,甚至成為新產業的核心技術。台灣人所注重的房地產事業,他們是瞧都不會瞧上一眼。
       
阿富汗自古被稱為帝國的墳場,大英帝國幾次進去,都大敗而回。蘇聯曾介入建政,後派兵入侵,結果是俄軍不斷在惡劣的環境中,遭受各個部落的突襲。最終師老無功,耗盡國力而垮台分裂。美國在911之後,也攻入這不毛之地,雖無大敗,卻也為維持基本生活而大費周張。現正準備,在留有顏面的條件下撤出。基本上,其生活環境,無電無水無作物,只有原始遊牧部落勉強能存活。戰爭對這些部落而言,如同日常生活。他們深知,如何在此蠻荒之地,獲取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的食物及飲用水。而現代社會的人們,沒有人能在那種環境下獨立生活超過一天。所以其上上下下所反映的,就是現代戰爭所產生的社會情境。所謂戰爭產生的人道危機就是其日常生活的面貌,所有自信滿滿的帝國都很難適應。台灣人所需面臨戰爭的考驗,就是如此。所謂撐一天丶一週丶或一個月,就是如同在阿富汗呆過一天丶一週或一個月。那我們為戰爭準備多少了?
 
七丶即將到來的戰爭
 
沒有人能説的準,台灣未來會遭遇何種戰爭的考驗。但有一不爭的事實是,中國已由打國共內戰及韓戰那種人民戰爭,人海戰術的水凖,提昇到現代戰爭那種海陸空一體的產軍複合體。除美蘇兩大軍事強權外,沒有那個國家敢主動對抗攻擊之。台海的軍事失衡已是幾十年累積下來的惡果。若中共非內部問題叢叢,單由軍力對比,台灣是一點機會都沒有。這裡我們就來沙盤推演一下,中共出兵的基本程序,但古人言,兵不厭詐,以下種推演只能參考,當不得真,現實只會更加嚴苛難防。
       
中共為征服台灣,又不想馬上和美日直接衝突。其會一步步出招,首先其會宣佈封鎖台灣,並言進入封鎖區內的船隻飛機,其將以火力摧毀之。美國馬上會發表聲明警告,並啟動美日聯合軍演,在此區域外實兵演習。中共中央會公開邀請台灣政府,來談判台灣的地位問題。台灣政府拒絶,並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台股大崩盤停止交易。統派團體派代表圑到北京和談,中國宣佈和平統一已絕望,並啟動全國總動員。武裝部隊集結福建丶浙江沿海。日本宣佈釣魚台到石垣島附近軍事佈防,美國宣佈台灣問題須和平解決,並邀請台灣和日本軍方在台灣東海岸實兵演習。
       
歐盟出面,希望聯合國安理會討論此議案,俄國大力支持,美國同意參與。但中國反對中國內政問題,由聯合國討論,並聯合五六十國發表聯合聲明,支持中國的軍事行動,並呼籲台灣政府盡快派代表到北京談判。
 我們只條列到此,還未言明接下來的軍事衝突。一天丶一週或一個月,這任憑大家想像。

朝鮮首席談判代表、統一戰線部部長金英哲(左)18日拜會美國務卿蓬佩奧,商討川金二會事宜。 圖:翻攝美國務院

八丶軍防與民防
 
小時候,我們常常有防空演習,甚至老師還會演練核防護,教大家如何抱頭蹲下背向核爆點。但那時小朋友無不嬉嬉哈哈,當不得真。和台灣有關的戰爭,如八二三砲戰,也是金門在承受,台灣人民已幾乎遺忘戰爭的殘酷。族群政治對抗的轉型正義,是針對特務及司法不公的抗議。但對戰爭的議題,年年以軍事演習來安撫民眾。好像我們已做好軍事準備,買多少武器,國防自主化已在進行了。其實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因為戰爭不只是軍人的事。那種戰鬥考驗的是雙方軍力的拼博,也許在美軍的大力支持下,中共會戰敗,也許美軍因傷亡太多會退出。但人民呢?
      
戰爭一起,缺電丶缺水丶缺糧,我們做過何種演練?單中國傘兵下來後,民眾就不知如何因應。我們父執輩曾説,二戰時,老老小小都被日本老師敎導,竹子削尖尖,美國傘兵下來就跟其拚生死,且天天演練。
       
現政府在推行太陽能發電,應可趁此機會教導民眾,在戰時人民還有基本電力可用。只要水庫正常,家家就還有水可喝的到。每家時時準備一兩個月食品。如同防天災,防地震丶水災,常常演練。這種民防工作不做,人民就渡不過戰爭的考驗(嚴格講民防的工作,還有更多,但政府從不在意,這裏只是提出最小的需求)。也許台灣會打勝,若人民死傷大半,又有何意義?若打敗仗,人民都能活下來,大家再來應付抗爭吧,台灣史這經驗可多了。

文/黃吉川(超級電腦專家、成大講座教授)
曾任成大教務長、研發長、現任為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講座教授,研發超級電腦「漢星一號」,曾多次獲得研究傑出獎,並投入時政與文學創作,為前民進黨秘書長張俊宏主編的《到執政之路:「地方包圍中央」的理論與實際》共同作者,筆名「江夏」,創作詩集著有《啟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