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宜蘭民主運動的深層動力,田秋堇作了以下精闢的分析: 「宜蘭縣,地形封閉,所以民眾的社區感很強。譬如說你說到宜蘭人,大家就很清楚,知道是從頭城到南澳或者說蘇澳,縣民對本居地印象是非常清楚的。再加上一些社會心理的因素,譬如說日本時代築鐵路、開山洞,宜蘭人出外回來時,他山洞一過,看到龜山島,他就知道他回來到厝裡。或者說日本人開北宜公路,九彎十八拐之後,遠遠就可以看到整個蘭陽平原,所以我感覺很趣味是說,在台灣全島很少其他縣市的人,自小就可以常常有機會俯看自己的故鄉,那種感情和欲懷抱故鄉的感覺,特別會和別人不一樣。最後,從人文、歷史所留下來的東西,多少會影響到一些人,這些人默默地結合會變成社會上的精神網路,這精神網路比較會願意去主持正義,不去附和當道、堅持一些價值,這是這一個老店,能夠在慘淡經營之下,還能夠默默支撐的重要動力。」

政治領袖留給社會的風範會變成心靈資產

田秋堇說:「在那個時代在野勢力和國民黨的對抗,意識形態成份並不那麼大,事實上只是很基本的民主要求去對抗中央極權。等我當林義雄秘書時,和林義雄回來宜蘭,跟很多椿腳見面,就發現這些樁腳在現代化的組織裡面,要變成組織的幹部,都不是那麼結實的幹部。當時,我以一個很年輕、才剛大學畢業的觀點,來看這些老一代,就覺得好像郭雨新留下的樁腳,年輕的非常少。後來我才發現事實上在那個年代裡面,只要有比較年輕的人,敢追隨在野力量的話,很容易就會被拔除掉。國民黨用各式各樣的方法迫害你、打擊你,事後回想起來,我覺得在這麼高壓的狀態之下,這麼多年來郭雨新維持住一個看似鬆散的組織,事實上就已經非常非常不容易了。」

田秋堇記得田爸爸有次去幫郭雨新看病,在他們家的壁角仔看到一個包袱仔,爸爸問郭雨新:「那是什麼?」郭雨新說:「那裡面放一些內衣、內褲和隨身攜帶的東西。」郭雨新隨時準備要被國民黨抓走。那時候田爸爸非常感慨說:「一個做反對運動的人,每天都隨時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

田秋堇認為,宜蘭縣處於黨國體制那麼大的壓力之下,而且郭雨新本人又住在台北,郭雨新卻可以在宜蘭維持崇高的地位。究其原因,這跟蔣家全面控制的時代,郭雨新能夠不屈地撐住原則,是蠻有關係的。   

所以後來田秋堇在反六輕的整個過程中,就深深體會到,宜蘭縣有一個外縣市所沒有的資源。就是說你如果去看台灣的每一個縣市,幾乎他們的政治人物都曾經有背叛過民眾的記錄。也就是說台灣的每一個縣市幾乎都可以找到從民間產生自主的(不是安排的)、經過民眾信任,而取得領袖地位的人,最後變節出賣民眾。只有宜蘭沒有。宜蘭從郭雨新、林義雄這樣下來,每一代經過人民同意、自主性的或者是跟黨國力量對抗而取得人民信任的政治領袖,從來沒有一個在大節上(當然人不可能都不犯錯,因為每一個人都有犯錯的可能,但是那個錯,犯的話,可能是技術性的)背棄過他的人民。 

所以當田秋堇在推動反六輕的時候,就發現當他們用愛鄉、愛土這個理想來呼籲民眾的時候,民眾都願意來響應這樣的理想和呼喚。但是在其他縣市,就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譬如說田秋堇和其他縣市的環保幹部交換意見時,他們曾跟田秋堇說,他們去鄉下跟民眾談反六輕的問題時,就讓人家當面回一句,說:「你們不用再來跟我們說,你們都和某某人一樣,都說好聽的,實際上欲騙我們。」那時候田秋堇就有很大很大的感慨,田秋堇他們在宜蘭從來沒有被人家懷疑過這一點,對方頂多是懷疑他們是為反對而反對,絕對不敢說他們這個欲騙人。

所以田秋堇感覺很大的差別,就是宜蘭縣有一個很寶貴的資源,這個資源就是政治領袖留給這個社會的人格和風範。田秋堇強調:「我認為一個政治領袖,或是歷代政治領袖,留給這個社會的風範,會變成這個社會的心靈資產。」這是田秋堇在宜蘭縣很深入去體會到的,她也感覺到這是郭雨新留給宜蘭縣很寶貴的資產。

田秋堇感慨說:「在那個時代,郭雨新一個人獨撐這麼多年,獨撐幾十年,撐到1977年林義雄來接這個棒。他1975年增額立委選舉失敗,那是一個非常慘烈的失敗,但是從那個失敗裡面,就像浴火鳳凰裡面誕生了林義雄。林義雄之後又接著游錫堃陳定南這樣下來。我是感覺說,這個過程外界看起來很自然、很漂亮的一個接棒,事實上這也是一個辛苦撐住的。就是說黨外也好、民進黨也好,它這個力量在宜蘭縣像是一個百年老店,這個老店的產品大家有信心。但是這個老店的招牌,事實上就是郭雨新打下來的,也是他一個人獨自維持二十幾年,讓這個木頭招牌變成金字招牌。」

像田秋堇當年在反六輕時,一個剛成立沒多久的團體,就在宜蘭縣舉辦十幾場大型的演講會。事實上他們所運用的地方脈絡和管道,就是郭雨新時代留下來,經過林義雄、游錫堃、陳定南他們繼續耕耘。大部份是那些老前輩,然後每個老前輩的管道裡面,又帶出一些年輕人,這樣子集合起來的力量。由最初的幹部下去發掘、動員、宣傳。在郭雨新那個時代,留給現在宜蘭人最重要的,就是在國民黨的各種利誘之下,他並沒有出賣過宜蘭的民眾對他的付託。

宜蘭民主運動的深層動力 

最後,對於宜蘭民主運動的深層動力,田秋堇作了以下精闢的分析:

「宜蘭縣,地形封閉,所以民眾的社區感很強。譬如說你說到宜蘭人,大家就很清楚,知道是從頭城到南澳或者說蘇澳,縣民對本居地印象是非常清楚的。

再加上一些社會心理的因素,譬如說日本時代築鐵路、開山洞,宜蘭人出外回來時,他山洞一過,看到龜山島,他就知道他回來到厝裡。或者說日本人開北宜公路,九彎十八拐之後,遠遠就可以看到整個蘭陽平原,所以我感覺很趣味是說,在台灣全島很少其他縣市的人,自小就可以常常有機會俯看自己的故鄉,那種感情和欲懷抱故鄉的感覺,特別會和別人不一樣。

最後,從人文、歷史所留下來的東西,多少會影響到一些人,這些人默默地結合會變成社會上的精神網路,這精神網路比較會願意去主持正義,不去附和當道、堅持一些價值,這是這一個老店,能夠在慘淡經營之下,還能夠默默支撐的重要動力。」

宜蘭黨外英雄群像──林如屘先生 這些人默默地結合會變成社會上的精神網路,這精神網路比較會願意去主持正義,不去附和當道、堅持一些價值   張文隆/攝影

宜蘭黨外英雄群像──陳甲春先生 這些人默默地結合會變成社會上的精神網路,這精神網路比較會願意去主持正義,不去附和當道、堅持一些價值   張文隆/攝影

宜蘭黨外英雄群像──陳碧山先生 這些人默默地結合會變成社會上的精神網路,這精神網路比較會願意去主持正義,不去附和當道、堅持一些價值   張文隆/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