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東縣長黃健庭監察院副院長提名爭議風波雖已落幕,但其背後所引發的一連串問題確實耐人尋味,到底事實真相為何?對台灣的政局發展有何影響?對蔡英文總統的領導威信產生什麼樣的衝擊?的確值得讓人反覆思考、衡量民進黨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事」?

此次監察院的人事提名一拖再拖,8月1日就要換屆,但卻拖到了6月19日才要公布提名名單,最後更因黃健庭爭議事件而被迫延到6月22日公布,「從缺二人」,而總統府的監委提名審監小組成員的張富美則澄清喊冤,監察院正副院長的提名從來就不是審薦小組的職責,而是總統職權,之前審核都沒有討論過黃健庭這個人。顯然,黃健庭的人事提名案就是蔡總統的決策,這也就是為什麼蔡總統會在提名當晚用臉書表示,身為總統,擔負提名責任,責無旁貸,也會持續檢討改進,而歷屆總統提名監委時,經常都會兼顧跨黨派的安排,基於同樣的思考,總統府也把落實超越黨派的價值,作為這次提名的重要原則。然而,不禁要問的是,蔡總統為什麼會想提名黃健庭擔任監察院副院長的人選?只是因為想「落實超越黨派的價值」而提名的嗎?還是有其他的政治考量?對於黃健庭個人的官司爭議或其他的事跡真的了解多少?或者只是偏聽少數核心幕僚的政治判斷與建議,就做出如此荒謬絕倫的決策呢?

對照9月1日才要換屆的考試院人事提名早在5月29日就公布,而監察院則是8月1日就要換屆,卻拖到了6月22日才公布,是因為考試院人事提名有11位,監察院有27位,才做此差別處理嗎?還是因為監察院人事提名布局的人選中「某些人」有比較特別的身分,所以才拖到立法院臨時會要召開前夕才做如此處理呢?既然如此,如果是後者的理由,總統府應該早就清楚黃健庭與陳伸賢的提名會引發重大爭議,那麼為什麼事先沒有做政黨協商或與民進黨籍立委的溝通呢?或者,真的只是為了轉移陳菊將提名為監察院院長的政治聚焦效應來做「保駕護航」的政治布局?抑或提名黃健庭與陳伸賢就是在做「裂解國民黨」的政治謀劃嗎?

據媒體報導,黃健庭案子早在5月底就決定,是民進黨內多名黨政要角在總統官邸開會形成的共識,所以是一樁「集體闖禍」的政治慘案;另外還有媒體報導,黃健庭並不在原先審薦小組的推薦名單,是後來才補入,參與相關決策的僅有少數蔡英文核心幕僚,連陳菊本人都是在媒體曝光(18日晚上9時)的上午才知道黃健庭要任其副手。這兩則新聞,看起來都是蔡英文「不同立場」核心幕僚的政治放話,是為自己或其派系在「撇清責任」所做的政治操作,究竟孰是孰非?蔡總統理當清楚掌握,對於究竟是誰推薦了黃健庭給她?誰事後又在做「別有用心」的政治操作?甚至可能誰才是「騙」了蔡英文又把責任往外推或「數鈔票」的人?蔡總統應該要心知肚明吧!

基本上,這是蔡英文總統的用人領導風格及政治心態所犯下的政治錯誤,但更重要的關鍵是蔡總統少數決策幕僚圈「有人」利用了她容易偏聽的政治性格所致,包括考試院長的提名也是如此,為什麼沒有提名現任考試院副院長李逸洋?恐怕跟蔡總統相當親近的前考選部長、後來擔任大法官的蔡宗珍有直接的關連,因為蔡宗珍在考試院就與李逸洋及其他大多數的考試委員不對盤,曾在考試院全院審查會(主席是副院長李逸洋)時常被多數考委質疑到快哭了,氣的離開會場就打電話給蔡總統「哭訴」,甚至也曾要求考試院一組組長把考選部的法案排小組審查就好,不要排全院審查,理由竟是「我不喜歡和副院長開會」,而這些情況可能最後都影響到了李逸洋的提名關鍵,蔡總統容易偏聽用人的問題表露無疑!

黃健庭人事案的政治爭議風波雖已告一段落,對台灣的政局發展其實是相當負面的影響,蔡總統「禍起蕭牆」的意外事件不會就此了結,反而會越演越烈!朝野內鬥的政治烽火必然延燒,陳菊的監察院院長提名審查的過程,勢必會面臨國民黨更加猛烈的政治質疑與攻擊,雖然民進黨掌握了立法院的多數席次,審查後投票過關絕對沒有問題,但陳菊所將遭受的挑戰與政治抹黑情況必然會引發更大的朝野對立與對抗衝突,台灣政局的發展更將因此埋下更大的隱憂與傷害。

更重要的是,蔡英文總統經此監察院人事提名的爭議風波,雖不至於產生政治跛腳的情況,但其領導威信嚴重受挫的傷害已經造成,黨內各大派系的人事傾軋鬥爭與搶奪政治地盤及資源所將造成的「各自為政」局面將更加提前引爆,「超前部署」的政治接班戰火也一定難有寧日,藉由各自掌握的媒體輿論互相廝殺、扯爛污、爆弊案的情形也會層出不窮、時時引爆,屆時民進黨與蔡英文政府就只能到處滅火卻止不住火苗的延燒蔓延,台灣的政局發展將進入一個野火燒不盡的政治黑暗期,影響所及,政府的重大施政很可能寸步難行或容易受挫,蔡總統的第二個任期恐怕就很難有亮麗的成績可以展現了!

本文經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