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今(18)日一早透過臉書發表「朱立倫倡議」網站,內容分列「中華民國」、「香港立場」、「修憲工程」、「民生經濟」、「防疫生計」四大面向,羅列他走訪各地學習之旅的心得,他也期待各方好友加入倡議行列,大家一起為更好的台灣努力。

朱立倫表示,他自37歲從政以來,承接過許多不同的挑戰與重擔,政治人物的生命,也似乎是被這些不同的頭銜與職位定義。現在的他沒有任何職務,從被外界拿來與別人比較的「正常倫」、「邊緣倫」,真正做回「朱立倫」,多了許多時間,可以好好深入參與和完整傾聽這個社會的呼吸。 

朱提到,中華民國創立至今109年,在台灣走過71個年頭,解嚴33年以來,社會的變化更是翻天覆地,他說,總統可以一票一票地直選、政黨可以輪替,人民甚至可以主動收回賦予政治人物的權力;先後來自各方的族群可以在這裡共同安身立命,到攜手接納更多來自海外的新移民;我們的父母從一卡皮箱闖世界、標會集資開公司,到現在青年世代按幾個鍵就能讓一個創意變成企業;從媒妁之言定終身到男女自由戀愛結婚,今天所有真心承諾的牽手都可以得到社會承認與法律保障,不變的是愛的誓言。 

朱立倫認為,這一切世界上其他地方花費了數百年的文明進程,台灣在數十年間就一氣呵成,我們或許應該驕傲地抬頭挺胸,因為台灣在很多事情上都更進步了,但進步的後遺症與飛速變遷後被拋下的人們,可曾有人低下頭細察?包括國家認同的混亂、世代的對立、政府體制的扭曲、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年輕人不敢再高唱「我的未來不是夢」,還有緊繃的區域局勢,這一切的問題,都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發願、思考、耕耘與實踐,才有機會讓我們共同的未來還有安全做夢的可能。 

朱立倫指出,他在去年發起「藍軍大智庫」的倡議,希望讓台灣民眾在政治中看到的不要再是口水,而是具體可行的好政策,智庫的概念也不再只是學者專家、部會官員,拋開這些框架,走入基層才會發現「真正了解台灣問題的人都在與土地共同呼吸」。 

面臨疫情對民眾生活、旅宿觀光業生計的衝擊,朱立倫說,他看到大家面對危機仍然堅守陣地,等待顧客再次光臨。像是他日前走訪桃園復興部落與在地藝術家交流;探訪全台胡蘿蔔故鄉的雲林東勢,感動當地一群堅持友善耕作,將「農業作為一種志業」的農友,用一根胡蘿蔔讓世界看見台灣;以及他在三峽茶園與茶農比賽採茶,學習製茶達人是如何用三十年的職人精神植栽出香氣醇厚的冠軍好茶。這群隱身在地方的藝術家、小農、達人,或許很少有機會能左右國家或城市的決策,卻用一生的堅持展現了從日常中提煉而出的人生智慧,與促進「良好治理」的可能。 

國民黨的改革也是一樣」朱立倫指出,在時代改變以後,已經不僅是關乎於自身的蛻變,更是一場能否跟上台灣社會發展變遷的馬拉松式長跑,面對變局、困局仍然勇敢地努力進前,「永遠和民眾在一起」,民眾才會願意再次支持你。 

在傾聽許多民間好友的聲音後,朱立倫決定將這些智慧匯集成一份倡議,打造一個讓台灣未來更靠近「良好治理」與解決世代需求的大平台。他說自己還有更多的倡議,也將有更多朋友與夥伴加入倡議的行列,期待大家與他一起實踐這些理想,「一起,為更好的台灣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