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後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如何恢復經濟生活常態,是當前各國政府必須解決的問題和挑戰。然而,茲因各國受疫情波及的程度不同,除了和防疫作法有關,更重要的是與國家本身具備的經濟實力與社會條件,先進國家的資源、技術、政府能力較為成熟、完整,透過各種政策方針讓疫情後能順利開雲見天,摩拳擦掌迎接經濟復甦的一天;然而,部分落後國家則寢食不安,「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在國際經濟低迷之時,若國內政經環境不穩,又面臨債臺高築的窘境,加上疫情衝擊,許多弱勢國家的未來是如此多舛。

後疫情時期 弱勢國家「以債養債」

部分開發中國家或弱勢國家,一直以來透過「貸款」方式來促進國內經濟發展;但在缺乏有效的政策之下,以及國內政治條件不穩定,許多用借貸投入基礎建設難以發揮效果,成了蚊子館無法促進經濟,又必須面臨還債的壓力,在無計可施之下,便再向國際社會申請援助,「以債還債」讓國家債務迅速攀升。

今年,因為疫情讓這些國家的債務危機更為雪上加霜,回顧這些國家何時開始有債務危機的現象?主要來自2013年開始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提供貸款給需要經濟發展的國家進行基礎建設;然而,貸款融資增加已壓垮部分國家的財政平衡,甚至瀕臨政府破產的臨界點,已有國家陷入無力還債的窘境。這些國家紛紛發出警訊,因為這場疫情,「一帶一路」帶來的國家債務危機再度受到關注。

近期有分析指出,「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中,中亞、南亞、中東、北非等部分地區國家的主權信用有弱化現象,如同上述所言,弱化的國家都出現相同的病因,國內政經環境呈現不穩,在疫情肆虐及國際經濟景氣低迷的影響下,降低了原本的債務償付能力,許多國家也紛紛採取「以債還債」,高度依賴國際援助來清償債務,但債務依舊不斷累積。今年(2020年)黎巴嫩已被列為主權債務違約國家,外界一再警示會有更多國家出現同樣的風險,這已是全球性的重要課題。

中國貸款非洲4兆台幣 卻僅願免除1.7%債務

無獨有偶,日前非洲地區傳出有國家因為「一帶一路」而背負巨額貸款,但在疫情的衝擊下,已難以償還債務,並向中國提出減免債務要求;同時,今年6月7日,中國國務院發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針對77個發展中國家地區宣布暫停債務償還的機制,據悉免除債務的金額約為2.6億美元。

然而,依照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專家的評估,中國在2000年到2017年間共給予非洲地區的貸款總額約有1,460億美元,光今年非洲必須償還全球的債務金額就高達440億美元,部分國際組織雖然已經同意暫時停止償還貸款;然而,對部分國家而言,債務風險已如滾雪球般不斷擴大,暫時性的措施一解根深蒂固的失衡問題,中國所提供的免除額恐怕是杯水車薪。

「一帶一路」是中國的全球統戰佈局

中國提供龐大貸款金額協助債務國投入高層次、高技術、高經濟附加值的建設,當這些國家無法承受還款壓力時,一帶一路提供的資金、技術依賴猶如債務型的糖衣陷阱,中國便從中要求債務國交換重要戰略資產股權、項目所有權、土地及天然資源等,或是藉此發揮「代理人否決權」效應,要求這些國家在國內、外採取迎合中國意志的行為,許多國家都有類似的經歷,其中又以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口(Hambantota Port)被迫割地及轉股,是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其實,「一帶一路」表現上是經濟合作的倡議,實質上除了要維持中國取得戰略能源的穩定,更是從中獲取戰略利益及提升國際政治影響力。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因為經濟實力不若過去強盛,對外投資的規模與效益已今不如昔,加上中國透過國家隊(政府、銀行、企業)模式進行全球統戰佈局的手法已被看破手腳,部分國家對此已提高警覺。

當然,中國也深受疫情的衝擊,在不久前落幕的全國兩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度沒有提及今年經濟成長目標數,這是相當不尋常的現象,顯然中共以對今年的經濟前景不表樂觀,恐怕無法「依序下滑」,「直接破五」恐怕已是事實。持平而論,經濟受損勢必會影響中國的財政能力,進而削弱對外的投資動能,過去對開發中國家或弱勢國家財大氣粗的投資將無以為繼。

中國經濟因疫受損 絕不可能佛心全面免除債務

面對這些「一帶一路」債務國可能無法償還的問題,中國雖然已提出微幅免除債務的作法;但是,該怎麼落實有限的免除,仍會依循過往處理國家債務的模式,採取「一對一」來進行雙邊談判,而不是集體式的討論。此外,針對減免債務的方式,中國政府傾向債務重組的方向進行,例如延長償還的寬限期,或是降低利息比率,換言之,中國依舊會履行債權國的權利。

至於為何採取個別國家的雙邊談判方式?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考量當前中國自身的經濟現況,在財政與經濟能力的限制下,龐大貸款金額已是沈重的壓力,因此全面免除債務是不可能選項,個個擊破的談判模式對中國較為有利;其二,透過雙邊談判,可以依據個別國家政經現況與戰略資源條件來進行,中國可以從中獲取符合自身利益的特許權或租賃權,包括取得稀缺的能源、基礎建設的掌控。

然而,值得後續關注的是,這些債務國多數經濟條件本來就不好,中國的相應作法恐難以解決她們所面臨的困境,而且債務的缺口愈來愈大;換句話說,這些國家的償還能力因疫情而削弱,勢必會去尋求其它國際組織介入援助,這不但是當前美中對立新冷戰情勢中的一環,也會對中國的國際地位帶來挑戰。

作者》吳瑟致,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