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日前公告「自付差額醫材」將訂定上限,預計8月上路,引發醫界反彈,對此,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今(11)日表示,政府訂定醫材收費上限是正確方向,但醫師診察費過低,更是應該被重視的問題。

健保署日前宣布,8大類、352項醫材將訂定民眾自付差額的「天花板價」,只要是同功能、不同廠牌都適用同一上限,如此一來,有高達89%品項會調降費用,引發醫界反彈,擔心未來較新、較好的醫療器材會退出台灣。

對此,張鴻仁表示,政府訂定醫材收費上限是正確方向,但醫師診察費過低更是迫在眉睫的問題,醫界認為他們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是「專業知識」,但健保給的診察費卻只有200多元,「若醫師都能透過正常管道賺錢,何必藉醫材賺錢」,因此調漲診察費,才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張鴻仁表示,目前參與醫療政策發言的醫界人士,大多是醫院的經營者、擁有者,但醫院裡醫師的聲音,從健保制度開辦至今從未被正視,也沒有平台可以反應,正因醫師診察費低、和醫院協商難度高,才會對醫材事件這麼反彈。

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則認為,健保本來就是社會制度,希望每個人都能得到醫療照顧,用健保幫自費醫材定價格上限「合情合理」,楊志良直言,如果醫師認為自己專業度高、可以收取更多費用,那就自行開業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