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主計總處於28日公布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為1.67%,相較於二月的預估值下修0.7個百分點。主計總處下修經濟成長率的預測結果並不令人意外,這是因為中國武漢肺炎的疫情,導致各國國內與全球需求急凍或中止所產生的結果。要了解中國肺炎對於單一國家或全球經濟的影響,可以從各國通用的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來觀察經濟成長會產生如此變化的原因。

GDP係指在一段期間內,一國國內所生產出來的最終產品與服務的市場價值,即只要是在本國國內發生的生產活動都計入GDP。一國所生產的最終商品與勞務會用於民間消費、投資、政府支出,若本國生產不足的部分,則從外國進口,若本國生產剩餘的部分,則可以出口到國際市場。但是,進口的部分非由國內生產,故為GDP的減項,因此,GDP的組成包含了民間消費、投資、政府支出與淨出口(出口與進口差額)。

首先,就消費面而言,由於此波中國肺炎的擴散迅速,在相關疫苗或藥物無法獲得證實有效的情況下,各國也未有足夠的醫療設施或設備等基礎建設來處理瞬間增加的受感染人數,導致各國政府為了減緩受感染人數持續增加,紛紛採取邊境管制或勸說人民減少外出等直接管制措施。

直接管制衝擊消費 卻也不得不然

上述的直接管制措施,一來造成各國國內消費人數減少:例如,國內的餐飲、旅遊、住宿等服務業;二來,各國採取的邊境管制措施,導致各國外來遊客或商務旅客的入境人數歸零,再次造成餐飲旅遊業直接衝擊,特別是對於倚賴外國觀光客的飯店業者。近期,文華東方酒店宣布自6月1日起暫時停止客房服務,同時也將資遣212人,即是證明疫情對於服務業的影響之大。

由於中國肺炎導致各國採取嚴格的管制政策,以及消費者擔心自身安危的影響,使得消費支出大幅下降,台灣也不例外。主計總處即表示今年全年民間消費實質成長率為負成長0.24%,較二月份的預測大幅下修1.82個百分點,由此顯見疫情對於經濟成長的衝擊是非常大的。

全球面臨衰退 中日美等國受創遠大於台灣

其次,就出口而言,中國、日本與美國是台灣重要的出口市場,但在此波疫情的影響之下,上述國家的經濟衰退的嚴重程度都高於台灣甚多。由於中國肺炎對於中國經濟的自身傷害已非常大,因此,對於過去倚賴中國市場的台灣廠商而言,這波疫情對台灣的出口已產生直接的傷害。再者,台灣出口到中國的產品中,多數是經過中國工廠的簡單加工製造,或組裝再出口至美國、歐盟與日本等先進國家,因此,在上述先進國家均遭受中國肺炎疫情的嚴重傷害時,其消費能力也已大幅衰退,因此,這些國家對於台灣產品的需求必然降低。換句話說,這些國家的進口需求已大幅降低,台灣的出口將會衰退。雖然近期美國政府宣示的供應鏈的重組,與台商回台投資有利於台灣創造新的出口動能,但這些效果多需要一段時間後才會慢慢實現。短期而言,出口的動能上,看不到正面的消息。

在出口動能上,影響台灣經濟最大的因素仍是半導體的出口。近日,台灣積體電路公司赴美國設廠,以及美國政府商務部對於出售給中國的科技產品管制趨嚴,已使得包含台積電在內的許多台灣電子業者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對於過去一直以中國為主要市場的台灣半導體業者。若美國政府未來的管制不會放鬆,則不管業者到中國直接生產或到美國直接投資,對於台灣的出口都將產生極大的衝擊,這是台灣經濟能否持續成長的重要因素。

資安與醫療基礎建設 是台灣未來強化重點

在中國強行通過港版國安法之際,美國總統川普已正式於29日正式宣布取消對香港的特殊優惠地位,換言之,未來美國對於中國的制裁將會擴及香港,該決定對於與中國及香港往來密切的台灣而言,其受到的傷害是會更大,不會縮小。依照目前的情勢演化,台灣未來的經濟成長僅能寄望內需消費與台商回台投資的驅動,因此,政府基礎建設的建構上應更加積極,如資安與醫療等重要的基礎建設。在數位經濟已是主流的當下,完善的資安建設可以讓廠商安心投資。在疫情尚無法確定可控的當下,良好的醫療建設可以讓消費者放心出門消費。因此,若政府可以落實上述基礎建設,台灣的經濟仍大有可為。

文:轉載自央廣

作者:蔡明芳/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