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排山倒海的國際關切與警告,中國13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仍於5月28日表決通過了對「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的草案,授權人大常委會審議。多數觀察家解讀,此舉意謂北京將大力整頓去年在香港引爆的「反送中運動」所衍生出的「反中」情緒。

唯從中國國家主席不惜一切,用實質葬送香港「一國兩制」來換取自身領導權的鞏固,甚而不顧以美國為首的可能國際制裁與譴責,其背後反映出的正是習近平四面楚歌的危機處境。而這一切都和他自2013年上任迄今的一連串作為息息相關,包括:藉由打擊貪腐掃除黨內異己、將原本「韜光養晦」的中國對外戰略轉為積極主動、透過「一帶一路」和「亞投行」擴大全球影響力、推動「新型大國關係」與美國平起平坐,甚至在挑戰美國的全球霸權、在南海與東海擴張領土與部署軍備藉以突破美國第一與第二島鍊、透過不公平貿易手段竊取外國技術與智慧財產權、進而轉為投資先進科技領域技術作為內部「維穩」監控與外部勢力擴展等。

而習近平真正讓國際社會看清他的野心真面目之舉,就是兩年前透過修憲取消原本五年一任、共兩任十年的任期制度。對習近平而言,明年(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後年(2022)是驗收他能否延長任期的測試,中國也要舉辦冬季奧運賽事。因此今年就成為他鞏固領導權以及測試國際地位的重要時刻,甚至是提出延長任期成績單來取信中國人民的時機點。

但人算不如天算,兩年多前美國總統川普啟動對中國貿易戰,加上中國經濟成長出現發展中國家預期性的停滯現象,讓經濟成長能否「保六」成為習近平和中國總理李克強的燙手山芋。尤有甚者,去年年底在中國武漢爆發的病毒,不僅造成中國疫情擴大,更牽連全球,造成包括美國在內許多國家的嚴重疫情。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的瓦解與轉型,勢必將對中國市場造成重大衝擊。

面對內部民意反彈與國際質疑,習近平下令運用「大外宣、發動陰謀論和執行「物資外交」等手段,試圖「漂白」病毒起源的指控、轉移焦點給美國,甚而透過醫療物資的援助重塑中國的國際形象,深化「威權中國比民主的歐美國家更具防疫效率」的宣傳。只不過,如此的損害管制作法頂多只能混淆國際視聽、暫時緩和內部對於中國政府無法有效控制疫情蔓延的批判。習近平真正採取的策略,就是創造外部危機與衝突,強化民族主義,來轉移內部潛在的不滿情緒。因此在香港議題上,中國的文宣機制也高舉反恐、反港獨以及反外國勢力干預民族主義大旗。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習近平,面對外有川普來勢洶洶的圍堵追殺、香港「反中」民意高漲與國際聲援、以及台灣總統蔡英文成功連任等變數,內有中國經濟下滑、武漢疫情擴大、政敵虎視眈眈等憂慮,為了確保領導權不受威脅,中國內部不致動盪,就算是要犧牲香港的「一國兩制」與其在亞洲的經貿重要據點地位,也在所不惜。更遑論去年的「反送中」運動,讓民主派贏得區議會選舉多數席次,此時若不下重手,要如何防範未來「反中」勢力的壯大?

制訂港版國安法只是近來習近平操作的諸多劇幕之一,在美國與多數國家都深陷武漢疫情而自顧不暇之際,中國最近在南海與越南的漁船再起糾紛,北京也不惜與印度邊境重啟軍事對立緊張。對於日漸強韌的台灣民主以及民進黨政府看似較為「親美」的舉措,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年多來也不時在台灣海峽與台灣周邊水域發動海、空軍力遶行與演練的行動,引發美軍關切與具體回應。

但川普政府對中國諸多違反國際認知以及挑釁區域和平的舉動,如果僅止於言語譴責,而無具體有效的壓制行動,只會讓習近平成功操作中國民族主義這張牌。習近平對香港的強勢處理手段,讓人不禁想起2014年俄羅斯總統普丁佔領克里米亞與干預烏克蘭的舉動,後來同樣引發國際制裁,但普丁迄今依然故我。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縱使美國、澳洲、歐洲等大國群起譴責,但迄今仍無法協調一致性的集體制裁行動,這正是習近平無視外界施壓的主因。

對習近平而言,他個人領導權的生存鞏固以及中國內部秩序的「維穩」壓倒一切,甚至必須超前部署,就算引爆外部衝突也在所不惜。而且11月初美國也即將進行總統大選,受到疫情牽累,川普的連任之旅坎坷嚴峻,即使川普的選戰主軸已經以「批中」為主,挑戰的民主黨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也對北京強硬,但對習近平而言,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揭曉之前,他也沒有讓步的空間。

這是台灣與其他國家在共同因應香港最新情勢時,必須具有的戰略認知。此時此刻,台灣作為全球民主堡壘與嚇阻中國軍事進犯的戰略據點這兩項重要籌碼,正足以作為與志同道合國家深化合作的立足點。期待台灣政府在思考如何接納港民來台相關議題的同時,蔡政府的國安團隊也能發揮戰力,擴大台灣優勢,連結與更多國家的戰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