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的就職演說,這次雖然典禮從簡,少了盛大的歡慶氣氛,沒有金句口號,但更顯質感與溫馨。演說內容展現了政治高度與格局,不僅回顧了疫情,還提出產業發展、社會安定、國家安全、民主深化四大面向,也對未來經濟發展做了策略定調。

這次是歷屆最特別的就職典禮,不是典禮的規模,而是防疫貫穿演說內容,分享台灣防疫經驗,遇到困難可以用民主制度來解決,透過「自助助人、自助人助」的口罩分享,讓團結民主的台灣讓世界看見。

然而,演說內容提及台灣是一個共同體,團結讓台灣可以面對挑戰。其中提到中華民國5次,台灣出現50次,中華民國台灣出現1次。從政治修辭來看,對內用中華民國,向對岸喊話則用台灣,這樣的用法有善意,演說內容更提到過去七十年來,這是強調「中華民國台灣」的編年起始。

直言之,就職演說透過防疫鑲嵌著未來政策的關鍵,這是一種「戰略貿易」的理論思維,透過國際投資來拓展內需市場,例如亞太綠能中心、資安國防、與歐美洽簽經濟貿易協定等。對比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的祝賀辭,台灣蓬勃的民主與出色的抗疫表現,已體現在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是跨黨派的支持。

顯而易見,這次疫情改變了全球政治經濟的秩序,將加速全球供應鏈的重組,重新排列了經濟板塊,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消費型態,甚至也改變了國際社會對台灣和周邊情勢的想像。未來四年,那個國家能從疫情中脫困,研擬國家的生存發展策略,在複雜詭譎的國際情勢間,掌握機會是施政重點。

平心而論,經濟安全與傳統國家安全被視為同等重要,美中爭霸格局下的貿易大戰,在多面向脫鉤陰影下是危機。如果能透過印太戰略的同盟關係,這種對於仰賴國際貿易以及能源進口的台灣而言,台灣出現超前部署的契機。武漢肺炎對世界經濟影響之深遠,蔡政府經過穩健四年下來,未來四年產業發展回到5+2創新產業基礎上,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目標讓台灣成為全球經濟關鍵力量,重塑「永續經濟安全」戰略。

放眼未來,蔡總統這一任壓力會更大,民意象徵的不僅是託付與期待,更是要求兌現承諾的吶喊,總統需要全盤考量與運籌帷幄。這場疫情的處理,其實說明了所謂「團結」或「共識」有其現實上的需要。

除了內部壓力之外,面對中共對台灣的國際空間再壓縮,WHA無法參加,蔡英文總統提出「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的兩岸互動關鍵。老實說,兩岸關係和緩的門檻很低,假若兩岸轉向,台灣一定不會是中、美關係衝突的根源,更有助於習近平「穩定壓倒一切」的思維。

簡言之,兩岸關係的互動關鍵,必須務實看到美國的戰略修正,也不能引起中共得寸進尺的要求。面對中共銳實力的入侵,「網路戰」、「認知戰」、以及「超限戰」的威脅,中共代理人的網路輿論操作越來越得心應手,如何讓不同意見聲音展現包容性,這是公民社會接下來很嚴肅的課題。

直言之,在2020這次總統大選,網路上有許多年輕人站出來自組闢謠、診斷時事的群組粉專,不僅盡量在第一時間找尋資訊破解謠言,也把許多時事提出見解,集思廣益該如何有效跟不同方溝通。

另外,防疫也多了不少報導台灣爭取國際空間的國際新聞,年輕人建立精闢解析的網路群組,也提升了台灣與國際的連結。在這種不是要打倒對方堅持己見的討論環境裡,而更重視對「事實」的討論,以對國家大事社會議題找到共識出路和有效溝通方法為目的。台灣公民社會在進步,沒有激情、沒有對立,更多的是尊重和理性,這是一個凝結民間與政府能量的機會,進一步促進發展共同體的意識並轉換為長期的夥伴關係。

眾所周知,蔡英文總統的第2任期,跨越了中共20大,未來4年可以視為蔡英文追求「守護台灣」與習近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在國際權力格局極度不確定的條件下,國台辦對蔡英文就職演說提出的善意,回應仍是老調重彈,顯示北京當下的主觀能力和客觀條件仍難有突破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