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空前緊張,直接影響到全球最主要的消費族群:美國消費者對於中國貨的購買意願。最新民調顯示,有4成美國受訪者不願意花錢買中國製商品;如果廠商遷出中國,更有78%的受訪者願意花更多的錢購買其商品。

總部位於華府的FTI Consulting稍早公佈5月12日至14日對1012名成年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消費者對於中國製商品的排斥程度已經非常強烈。相對於22%的人說他們不會從印度購買商品、17%的人拒絕從墨西哥購買商品,還有12%的人抵制歐洲商品,拒絕中國製商品的比例高達40%,更是遙遙領先。

這項調查還發現:

◆5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不會信守一月份簽署的貿易協議承諾,購買更多美國產品;
◆78%的人表示,如果製造產品的公司將其製造業務移出中國,他們願意為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
◆66%的人表示,他們贊成提高對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口限制,以此作為刺激美國經濟的更好方法。

彭博社(Bloomberg)分析,過去兩年的美中貿易戰,以及當前為禍世界的武漢肺炎被認為源於中國,導致美國公眾對主要經濟競爭對手的看法有所惡化,不足為奇。但是,這種轉變的程度和時機(6個月後美國就要舉行總統大選),可能標誌著選民的巨變;華府各界可能會更激烈批評中國,對金融市場產生巨大的潛在後果。

FTI上週的調查顯示,有86%的受訪者認為美國過於依賴外國供應鏈。

儘管許多在中國設廠的美國公司表示,要從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脫身實際上不可行。但今年3月對中國美國商會成員的調查時,認為兩國經濟不可能脫鉤的比例剩下44%,已經遠低於去年10月份抱持同樣看法的比例(66%)。1/5的受訪企業則表示,將加速與中國脫鉤。

無獨有偶,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今年3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66%的美國成年人對中國持負面態度。這是2005年該民調項目進行以來的歷史新高。自2017年1月川普上任以來,對中國抱持負面觀感的比例飆升了將近20%,對中國持正面看法的比例則降到26%,遠低於3年前(44%)。

皮尤研究中心全球態度項目(Global Attitudes Project)的研究員德夫林(Kat Devlin)表示,這是一個異常突然的轉變,因為一般而言,美國人要花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會動搖其對外國的看法。

德夫林指出,近年來美國人對中國的好感銳減是一個有趣的例子,因為人們的觀感儘管會有所波動,但在歷史上一直處於一定的範圍以內。儘管在1990年代的美日貿易戰期間,美國人對日本的負面觀感也確實有所增加,但從未像今天對中國觀感的那般急遽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