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質疑銀行紓困貸款「為貸而貸」,數字灌水,真正想申請企業反而貸不到;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首先,符合紓困條件者才能申請,「為貸而貸」質疑沒有邏輯;其次,貸款資金供給相當充裕,不會有排擠效應。

行政院今天召開紓困振興方案-「1988疑難雜症回答part2-融資篇」記者會,由政委龔明鑫、金管會主委顧立雄、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出席。

媒體報導,銀行紓困貸款出現「為貸而貸」,對基層員工訂出貸款KPI,導致員工找體質好的企業來申貸,灌水數字,真正想要貸款的企業卻貸不到。

顧立雄表示,首先,紓困貸款申請一定要符合相關資格,例如營收受疫情影響,或要符合特定身分,因此,能提出貸款者,一定都符合相關條件,在此前提下,去區分具有資格者之中,誰比較有紓困需求或受疫情影響較大、誰比較沒有,並沒有什麼道理、邏輯。

顧立雄指出,提出紓困貸款者,不管寬限期多久或分幾期償還,最終也一定要還款,一旦不還就會被信用註記,企業如果自己衡量,有需要又符合條件,就會來申請。

其次,顧立雄說,紓困貸款不會產生排擠情形,不論銀行體系及中央銀行,資金均供給充裕,國內目前存款及放款差額還有新台幣10兆多元,央行目前投入轉融通給銀行辦理紓困貸款的資金為2000億元,必要時可擴增至4000億元,額度相當夠用;外界排擠效應的講法似是而非。

顧立雄強調,銀行配合政府紓困政策,主動去關懷客戶是否有相關需求,金管會也祭出獎勵方案,且考量疫情,也免除了相關承辦人員責任,是站在鼓勵角度,沒有訂出任何懲罰K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