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能找得到的螢火蟲賞點,除非易達性低或是要收費,不然大多地點名氣已經傳開,很難尋得一個人少的地方安靜賞螢。不過,4、5月螢火蟲全台到處都有,只要把握4個訣竅,了解牠們的生長環境,不難找到專屬自己的螢火蟲秘境!
尋找螢火蟲懶人整理
訣竅一:尋找乾淨、無汙染的環境
不論是哪種螢火蟲,最基本的生存條件就是環境要乾淨,不能有化學物質汙染;另外,濕度和氣候也要剛好,不能太乾也不能太熱。因此,在城市中很難見到螢火蟲的身影,大多還是要在山林步道,或整治過後的水圳比較容易看到。城市裡面的公園即使設有復育區,數量也不多,建議還是往山裡尋找。
訣竅二:了解螢火蟲的3種棲地型態
除了乾淨無污染的地方之外,什麼樣的環境才容易找到螢火蟲呢?出發之前,要先對螢火蟲的棲地有基本了解。根據農委會林務局資料,台灣大約有56種螢火蟲,依據棲地種類可分成水生、半水生、陸生三種。
從平地到中海拔,都可以看見水生螢火蟲的棲息地,大約分布在海拔0至1500公尺之間,常見於山溝、農田及池塘。幼蟲喜好終年有水、水質清澈的小溪裡或底層為泥漿的水域,如黃緣螢。
半水生螢火蟲數量較少,目前只在少數地區有發現紀錄,幼蟲棲息在中低海拔山區,有清澈溪水流經的潮濕岩壁上,如紅翅螢。
陸生螢火蟲的幼蟲通常棲息在陰涼、略潮濕的地面,山區的落葉間或小草上,或開闊的草地,也是台灣最大宗的螢火蟲類型,如台灣窗螢、黑翅螢。
訣竅三:找牠就對了!數量最多的夏夜精靈「黑翅螢」
我們一般追逐的螢火蟲是「黑翅螢」,黑翅螢是全台數量最龐大的種類,在中低海拔山區容易見到。中南部成蟲飛舞的時間落在3~5月,北部是4、5月,全台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不難見到牠的身影(恆春半島除外),一般遊客尋找的夏夜精靈就是黑翅螢。因為黑翅螢數量眾多,所以螢火蟲季往往就是牠們的大發生季節。偶爾也能看到不同顏色螢光的其他螢火蟲參雜在黑翅螢群體間,成為意外驚喜。
訣竅四:挑對時間不槓龜!晚上7、8點最佳
螢火蟲出沒的高峰期落在晚上7~8點左右,早於7點,螢火蟲還沒出來活動;晚於8點,螢火蟲便會因為找到伴侶各自飛去。若要欣賞螢火蟲,建議天色尚未全暗的時候抵達,先了解當地地形比較安全。
總結
全台最多人追逐的螢火蟲是黑翅螢,因此牠們出沒的季節往往就是我們俗稱的螢火蟲季。中南部的賞螢季節落在3~5月,北部賞螢季為4~5月。
台灣大多螢火蟲屬於陸生型,因此倒不必在溪流旁尋找,潮濕的土地就有可能發現牠們蹤跡。賞螢期間內,只要前往人少、乾淨無汙染的中低海拔山區,都有機會找到專屬自己的賞螢秘境,晚上7~8點為最佳欣賞時間。
《新頭殼》提醒:請勿抓取螢火蟲,由於強光會干擾螢火蟲繁衍,若要使用手電筒,請記得用紅色玻璃紙包住將光線干擾降到最低,並保持棲地乾淨,讓螢火蟲安心培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