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病毒蔓延全球,造成嚴重死傷並衝擊世界經濟。與中國僅一海之隔的台灣卻表現亮眼,引起國際媒體關注。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稍早也在其亞洲政治專欄Banyan主張:〈讓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Let Taiwan in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經濟學人》的專欄文章開宗明義要讀者欣賞台灣,指出台灣對武漢肺炎病毒大流行的處理得當挽救了許多生命。這個擁有2400萬人口的國家,其感染人數遠少於鄰國:截至3月25日,這一數字僅為235,只有兩人死亡。

文章肯定台灣官員的努力。自2003年SARS疫情導致73人死亡以來,台灣已建立了應對此類危機的系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年1月20日,蔡英文總統任命了衛福部長陳時中擔任指揮官後反應迅速,範圍從檢查入境飛機乘客,到充滿活力的測試和配給口罩;而台灣的鄰里看守系統有助於執行隔離,並為無法出門的人提供食物。

文章指出台灣大放異彩之處,是國家數據庫和大數據被用來識別最易感染的人群。政府對疫情進展持開放態度。媒體認真對待信息傳播。嚴格打擊假新聞的法規,有助於斬斷源自中國並且在社群媒體上散播的假訊息。一般台灣民眾放心,經濟也可以跟著放心,商業信心保持良好,與歐美的恐慌和不確定性形成鮮明對比。

文章指出,與中國牢固的經濟和人脈關係,可能會使台灣對武漢肺炎的反應更加複雜。中國最初的掩蓋行為,削弱了人們對其反應的信任;相反的,台灣及時採取積極行動定了基調。早在12月下旬,台灣衛生官員就登上了從武漢出發的航班,以檢查乘客的症狀。

並非所有人都樂觀。在大約5萬名來自東南亞的非法移民中,其中許多是護理人員,很難追蹤感染情況;從世界其他地方返回的台灣人,有可能引發新一波感染。

儘管如此,台灣的表現令人矚目。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國家不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成員,原因很簡單,中國拒絕讓台灣加入。台灣甚至可能無法以觀察員身分參加決策者論壇世界衛生大會。當台灣在十二月底寫信給世界衛生組織,詢問武漢病毒爆發中是否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時,世衛也沒有回答。

台灣對抗武漢肺炎病毒的成就表明,即使要付出代價,台灣也可以在被世界衛生組織拒之門外的情形下應對。但是將其排除在外,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失。台灣對武漢肺炎病毒威脅的早期了解,可能會給其他人預先警告,台灣無法傳遞其調查結果,這將使世界各國付出生命的代價。

文章指出,世界衛生組織應該為台灣喝采,而且應該要求中國結束其不合情理的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