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小虹性格急躁,遇到問題總是希望盡快處理好,有時候會將工作帶回家處理,但回家後小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需要處理孩子的生活瑣事,小虹表示目前工作壓力大到臨界點,但家中又好像很需要她這份工作,在工作與生活中失去平衡的她,不知道該怎麼辦」

工作是為了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然而,每次踏入上班的環境就讓人覺得好辛苦,甚至回家都還是得撥些私人的時間處理工作的事情,越工作越辛(心)苦,常有疲乏的感覺,這應該是很多工作的人會有的想法與感受。

工作其實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下班後該如何好好調整地過生活才是重要的,上述的情況如果經常發生,可能會產生職業倦怠感,更嚴重的會有情緒失調。但到底該如何調整工作與生活,可能就以下幾個方向來重新思考:

1.破除迷思

在工作與生活中想要取得一個靜態平衡點,依循此模式繼續面對後面的生活,這是不太可能做到的事情,除非周遭的生活環境一成不變。生活與工作的環境不斷變化,每個人在不同階段可能會有不同的生活重心,找到動態的平衡點彈性調整,才能讓工作與生活品質提升。

2.覺察、分配與掌握

思考現階段最佳的工作與生活的分配比例,重新設立工作及生活目標,掌握節奏感,非每天盲目或被時間追著跑。

3.清楚區分工作及生活的界線

下班後不再接收工作相關的訊息或制定下班後特定時間處理工作事物,讓同事明白自己的界限避免遭受侵犯,同時允許與強迫自己休息,或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讓身心的疲倦感釋放,明天才能更有精神面對與處理工作。長期執行下來,會發現工作效率與品質並不會因為如此而變差,生活品質亦會更趨理想。

作者:張翔雲 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張翔雲 臨床心理師   圖:張翔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