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前幾天和一位友人聊天,聊到了他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些不愉快,細問之下,這位友人提到了辦公室最近來了一位新主管,每當主管提出一些對現有工作流程的建議時,他總是會覺得主管在刁難同事,也因此這位友人自述像一個「打抱不平的正義之士」,每每都會站出來和主管嗆聲,直到有一天他發現其他同事都在暗地裡討論他的行為有些不妥時,我的這位友人覺得非常失落和委屈……

聽到這個朋友的敘述我其實蠻能感同身受,剛出社會的一段期間我總是對於比較權威的角色感到懼怕,甚至會出現沒有深究談話內容就直接認定對方對我有意見,直到自己意識到這個狀況才發現是受到過往與某個長輩相處的經驗影響才汙染了現在的判斷。

在職場溝通中,對自我的覺察是十分重要的,也因此,現在當我和工作上的夥伴相處時,如果突然感受到不舒服,我都會試著讓自己這樣做-

1.深呼吸:很多時候,我們會很自動化地進入情緒心,就會不假思索地說或做出讓自己懊悔的事情,先暫停片刻,透過呼吸活化我們的思考。

2.好奇自己的經驗:我現在的感受在表達什麼?真的是因為目前的狀況,還是被過去類似的經驗激起了情感波動?

3.理性思考:如果我現在的感受是被過去經驗所勾起,我是否要選擇被感受所淹沒?或是我可以先找個方式讓自己梳理感受。反之,如果感受並非被過去經驗所引發,那目前的狀況是否有需要和對方做核對?(注意:多數時間,我們會發現正要發起的溝通只是出於自己期待對方滿足我的渴望,並非工作上的必須,可仔細考慮是否有必要提出)

4.我訊息為開端的溝通:沒有人可以看到事情的全貌或完全了解另一個人,我們若決定要溝通,可以試著分享自己的觀察、內心的感受,對事情的闡釋和覺察到的自身的期待,也邀請對方分享他的看見。

5.對自己負責:無論選擇了溝通或不溝通,都接受選擇的後果(如:選擇不溝通就需要自己處理引發感受的議題;選擇溝通,有時也不免要面對關係的破裂)。

職場溝通看似只有兩個人的互動,但事實上雙方背後都隱藏著過去十數年與數百個不同對象溝通所留下的「鬼魂」,唯有增加自己的覺察並做出改變,才能讓已僵化許久的溝通模式逐漸恢復彈性。

文/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 趙奕霽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趙奕霽臨床心理師   圖 : 趙奕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