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月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提出十四點和平原則,其中就包括住民自決(Self-determination,又稱人民自決)。其原始用意旨在解決一戰後歐洲各民族與殖民宗主國間自我認同與主權歸屬的終局安排原則。經過一世紀多的進化,住民自決早已超越狹義國族界線的定奪。
住民自決的當代概念,根據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是指「在沒有外部壓迫或干擾的情況下,人民可以自由決定他們的政治地位,並自由謀求他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簡言廣義上的自決定義,指的是在沒有預設立場與附加限制下,人民得充分自主選擇與體現自己的意志,並為其負責。而這,已堪稱普世價值。
上周末漫長而激烈的台灣總統與國會大選的結果,正是台灣人向世界自由民主陣營與國內赤色極權滲透勢力發出堅定而強悍的價值自決。然何以在世界驚嘆,全台慶幸之餘,唯高雄不見歡舞?對高雄人而言,這是五味雜陳的果實。
2019天下遠見雜誌的首長施政滿意度評比,終結了高雄截至到2018年長達二十年的驕傲,一年間掉入全台最後一名。談不上市民對韓國瑜施政的不滿意。真正原因是高雄人對其落跑不在的根本不滿。想起大選後期市長的看小腿看到入放牛班,以及其夫人所謂不為民謀福之政治人物該下地獄說。
高雄人不解,我們既沒看美女小腿也沒落跑,何以這座城市得被放牛於地獄?而韓國瑜在11號當晚一句禮拜一回高雄市府上班,讓高雄人瞬間從一吐怨氣回到現實。到底高雄人不是被欺瞞至神離還得貌合以為是顧大局的另一半。
更何況,過去一年,高雄人承受的被背叛感與面對這座城市傾頹的難堪,高雄人都痛到知道。於是,大選過後,高雄民間反而揚起接下來換我們的事了的覺悟。
從高雄人的視角,罷韓,絕不是總統大選的延續,更不是趕盡殺絕,而是純粹不過的住民自決。換言之,若說選舉是人民對展望未來而做出的選擇,那麼罷免可謂對其結果不得不的反思與必要的補正。讓所有民選公僕明白對人民的承諾不是用來騙取權力的話術,而權力更不是從此私藏名下的戰利品。
公平,是民主選舉的精髓。而罷免,則是制度的公義設計。而世間事,往往公義比公平更珍貴。若因大選結束而以為窮寇莫追,這才是政治算計思維。
然而罷免的本質不是政治而是公義。當市民面對的是一個無心於這座城市的市長,罷免其實是高雄人給自己的赦免。而這,豈不是更為積極的民主深化?
選舉,是以民主的方式來同步檢視執政與在野候選雙方於重大議題上的原則立場與政策理念。韓國瑜在競選期間不下一次怒嗆媒體與宋楚瑜不監督現任者是搞錯對象,這實為自身的民主的不夠認識。
然而也確實,對現任執政者而言,也當有人民亦會多一道檢驗其執政績效的體悟。正所謂被賦予的能力/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若只見國家/市政機器而不見負責運作它的背後責任,那是極權思維。只是韓的怒嗆也提醒了高雄人,現在高雄執政的是中國國民黨,而它的黨籍現任市長名叫韓國瑜。
1月11日前,世界看著台灣人如何為自己在共產極權與自由民主間做出選擇。接下來,台灣將看著高雄人如何在對城市進步的堅持與對市長任期的偏執中做出決斷!
文/陳柏年(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政治與國際研究博士 高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