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美麗島案件的過程中,我們所憑藉的資料,一方面是口述歷史、一方面是檔案,要明瞭整個歷史事件,這兩者不可偏廢。如果要知道當局為什麼這樣逮捕、這樣宣判,當然要從檔案來瞭解,他們是把它放在跟台獨陰謀、甚至跟共匪有關、意圖顛覆政府這兩個思想層面,在偵訊綱要中都有規劃。當然關於共匪這樣的名詞要安放比較牽強,像扯出黃信介和一位商人跟中國做鰻魚苗生意,有一些金錢來往等等。後來罪名就是台獨,並沒有偵訊綱要原先所說的那麼複雜。

而有關高雄事件遊行當晚的一些細節,就要靠口述歷史。他們原先打算怎麼遊行、要不要拿火把,為什麼在新興分局前集結?原來是說那個圓環是交通要道,如果人多可能會把交通癱瘓,可以造成比較大的壓力。遊行的過程中為什麼和憲警打起來?民眾和憲警打起來時,現場領導的人又是怎麼做?我們從口述歷史也好,或是當時由美國的同鄉所創辦的「台灣之音」跟美麗島辦公室的電話通話內容,當天晚上幾點幾分發生了什麼事情,透過台灣之音的電話直接跟美國通報,也有錄音錄下來,在美國各州各地的人只要打那個電話進去就可以聽到台灣的消息。這當然不是為了美麗島事件而設,之前「台灣之音」就有把台灣黨外人士的政治活動透過這個電話跟美國的台灣鄉親報告。

到底有沒有「五人小組」

這些檔案紀錄讓我們明瞭,當天晚上民眾因為人數多又被憲警包圍,引發憤怒後就地拿棍棒、或者街道上的鐵欄杆與石頭來跟憲警對幹,這種情況很難說是預謀、或是叛亂,其實就是比較大規模的警民衝突。如果要說是叛亂就必須要有動機、或是過去有些動作來加以連結,而軍法審判就是要做這樣的連結。所以就建構出黃信介所指定的五個人所組成的「五人小組」:張俊宏、許信良、施明德、姚嘉文、林義雄,因為呂秀蓮沒有包含在內,所以她也抱怨都是你們男人在做主。

「五人小組」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最近民進黨舉辦的「黃信介紀念會」裡面,就用「五人小組」來做符號及標籤。確實在軍法大審中「五人小組」也時常出現,說他們是陰謀團體,這五人就是核心。

蔡英文總統與美麗島五人小組共辦音樂會向民進黨前主席黃信介致敬。圖:央廣資料照、劉玉秋/攝

美麗島事件的判決時間並沒有很久,1980年4月就做出判決,指出軍法審判的這八個人都是「意圖以非法之方法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所以不只是「意圖」而且是「著手實行」。結果黃信介處有期徒刑14年;施明德因為假釋再犯所以處無期徒刑,是八人中最重的。姚嘉文、張俊宏、林義雄、林弘宣、呂秀蓮、陳菊各處有期徒刑12年。按照一般程序警備總部初判後由國防部覆判維持初審判決,呈總統府之後,5月27日由蔣經國批「如擬」。這是軍法審判部分。

司法審判有33位是經由台北地方法院在1980年6月作成第一審判決,上訴之後高等法院於8月作成二審判決,其中31名被告的刑名或刑責略有變更(2人無罪,22人減刑),最後有20人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最高法院在1980年10月一律以「上訴駁回」定讞。

33位受司法審判者比一般人犯待遇更差

軍法審判的八位,名氣比較大也比較受到關切。事實上,社會上也有一些調整,認為33位受司法審判的人也應該被關懷。其中像楊青矗也出書描述他被關在龜山監獄時,他們這些美麗島的受刑人跟其他受刑人也有差別待遇,比如說一般人犯三人一間牢房,美麗島的人犯必須一個人關一間,嚴格隔離。此外,一般人犯可以從通風口互相送菜、互相借書,美麗島的人犯通通不准,所以他們雖然是司法審判而非軍法審判,但是還是受到差別待遇,也算是一種迫害。

如果就台灣戒嚴時期的政治案件來看,美麗島事件的判刑並不是很重,其中的原因除了之前說的,美國國會議員在1980年2月偵訊期間就已經來電報或者寫信關切,或是國際特赦組織的關切,這些都會影響到蔣經國。其中比較特別的是陳若曦在1980年1月時,結合三十幾位著名的華人學者及作家,例如:杜維明、張系國、鄭愁予、楊牧、歐陽子、田弘茂、張富美、白先勇、張灝等人,聯名寫了一封要求公開司法審判之類的信回台面交蔣經國。

美麗島事件帶給蔣經國很大衝擊

陳若曦回台後兩次與蔣經國見面,這很特別,因為陳若曦嫁給一位中國籍的工程師,曾經跟丈夫回歸中國大陸,剛好碰到文化大革命,她就根據文化大革命的觀察與經驗,寫了一本小說《尹縣長》,被國民黨政府當做反共教材,所以她說的話蔣經國會在乎。結果,陳若曦這位台灣長大的女士,她是台大外文系畢業然後去美國讀書又去過中國,這樣的經歷會讓蔣經國有好感並且友善。

陳若曦說她和蔣經國的兩次會面大約有三個小時的談話,大致上陳若曦是告訴他,美麗島的這些成員將民眾動員起來,結果群眾控制不住打警察當然不對,如果犯法就要負起法律責任。可是當局的處理,用鎮暴警察、放催淚瓦斯或是把他們密不透風的包圍起來,結果群眾想要衝出一個出路,這個部分當局的處理也有不對。尤其不要把這個事件當成叛亂的行動,她不相信有什麼預謀,當然她也不相信這是當局故意設計的預謀。陳若曦當時這樣講還算持平,她認為不要反應過度,這不過是治安事件,不要升高到叛亂的層次。像是這樣的遊說,我們相信對蔣經國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所以說蔣經國的晚年會慢慢走向開放、政治上的改革,美麗島事件帶給他的衝擊很大,包括引起國際上的關切,他要拿捏人抓了以後要如何判刑,對於統治者來說都是一大考驗。

美麗島事件,又稱「高雄事件」。是指1979年12月10日,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主的黨外人士,在高雄所舉辦的集會遊行,結果當晚爆發嚴重的警民衝突,接著執政當局開始大肆逮捕黨外人士,包括:黃信介、張俊宏、施明德、姚嘉文、張俊宏、林義雄以及陳菊、呂秀蓮…等上百人,雜誌社並隨即遭到查封…。

這場被視為殲滅黨外民主菁英的軍法大審,主事者以叛亂罪起訴,隨後軍法大審引起全世界矚目,透過八名被告的法庭陳述,終局雖仍重判無期徒刑到12年有期徒刑(另,普通法院審理者涉及該案者,共37名遭判刑),但卻也已讓民主的種子在意外中遍灑台灣。此後,八名軍法被告出獄後,除了林弘宣退隱休養外,其餘都在台灣推動民主化進程中持續擔綱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