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10日當晚高雄市發生的大規模警民衝突。之前提到12月9日發生的鼓山事件,邱勝雄、姚國建為了開車宣傳隔天國際人權日的遊行活動,跟警察發生衝突,被警方逮捕、嚴重毆打,晚上群眾到鼓山分區要求放人,直到半夜十二點多,警總才通知陳菊與施明德到南部警備司令部去保人出來,可是兩人擔心會自投羅網,於是改由蘇秋鎮、蔡有全去將邱、姚領出,果然兩人被打得不成人形,於是趕緊將人送醫急救。

12月10日上午開始密集動員,包括陳菊也打了很多電話,本來有很多人當天晚上並沒有打算參加,因為那一陣子活動頻繁,呂秀蓮就說,她才從屏東回到台北,現在又要南下高雄,感覺不需要這樣。根據一些訪談紀錄,像呂秀蓮、陳忠信、黃信介、蘇慶黎等人原本都不會參加10日在高雄的人權日活動,但都因鼓山事件以及電話動員而被催促南下。

不准也要辦 美麗島人與情治單位各就各位

12月10日的活動原本申請的是定點活動而不是遊行活動,但是因為室內活動的申請不被獲准,根據美麗島政團在那幾個月的經驗,不准也要辦,因為往往到時當局就會批准,施明德也有這種回憶的說法。因為發生了鼓山事件,所以活動一定要辦,而且不能是室內活動,一定要出來遊行,所以群眾聚集後到底要把民眾帶到那裡呢?當時的總指揮施明德與副總指揮姚嘉文決定要將民眾帶到新興分局前的大圓環,在那裡聚集可以癱瘓交通更能發揮壓力作用,而情治單位也有備而來,將附近交通全都包圍起來。

可是遊行還是要有路線和方向,於是施明德與姚嘉文就進入新興分區協調、談判,可是談論還沒有結果,就有人通知已經放「白煙」(催淚瓦斯),於是兩人中止談判回到隊伍,當時王拓擔任司儀、張春男是代理指揮,指揮車在前、演講車在後,已經開始往中正四路警察總局的方向移動。群眾從圓環附近的定點開始移動後,就有第一波衝突,因為沒有出路,必須衝破封鎖線,所以憲兵就與群眾爆發第一波衝突。民眾沿中正四路本來要到警察總局,可是楊青矗在指揮車上依據施明德與姚嘉文的指示,要將隊伍左轉瑞源路回《美麗島》服務處,他們也不想把群眾帶太遠,而沿著這條路線時有經過木柴行,路過的民眾也從木柴行就地取材一些棍棒,根據回憶說法,本來是幾百人的遊行,最後累積成幾千人,途中呂秀蓮做了感人演講,一些長老教會的年輕人也帶領群眾高唱「咱要出頭天」或「人權之歌」來鼓舞士氣。

過程中有幾波衝突,因為軍警一方面奉命要圍堵、一方面也奉命不可以開槍,也不可以跟群眾對打,所以雙方對打都是在一些情境下產生的,不管是軍警或是民眾掛彩、頭破血流的人數不在少數。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生了一件歷史公案,當時有一些流氓出來打警察,蘇慶黎說,她在鳳凰橋餐廳前面看到一群拿棍子的人衝出來打警察、打群眾,亂打一氣。這是不是一種預謀?有人說高雄市長王玉雲與黑社會有聯繫,是否想要運用他的黑社會力量來反制,可是反制也應該是針對民眾,怎麼會打警察呢?所以一直是羅生門。

黃順興:群眾真是勇敢 比我們勇敢

在施明德所做的口述歷史《暴力與詩歌:高雄事件與美麗島大審》當中,南警部司令常持琇後來受訪時也證實,由市刑大的施淵源來組織那些流氓,只是常持琇中將認為「不會是他們打憲警的,因為王玉雲當時還是市長」,他也不希望事件擴大。所以這裡很難有單方面解釋,可是我們做歷史研究的會有主脈與枝節,哪怕會有一些反動員,或有不是美麗島政團的黑社會人士來打警察,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其實也不見得,因為當天正常動員的民眾與憲警之間就有好幾波很厲害的衝突,連擔任過台東縣長的黃順興,他當時在附近的飯店,事後也很感慨地跟陳菊說:「群眾真是勇敢,比我們勇敢」。

有些群眾已經面臨催淚瓦斯攻勢,但並沒有鳥獸散,甚至還聚集起來想把警備車和鎮暴車推翻,並把馬路中間安全島的鐵柵欄拔起當做武器。所以群眾是拿就地取材的石頭、柵欄及木棍,跟這些憲警打成一片。憲警們都戴鋼盔、拿盾牌,比較特別的是戴著防毒面具,這是以前群眾活動比較少看到的裝備,而且鎮暴車是嶄新的,放催淚瓦斯在以前也是比較少見的。

群眾回到《美麗島》雜誌社又開始恢復演講,所以9點20分至10點之間是一段「群眾與部隊相安無事」靜靜聽演講的時刻。包括張春男、紀萬生、姚嘉文、呂秀蓮、康寧祥等輪番上台,本來演講完就要解散,可是鎮暴警察開始縮緊範圍,又開始有鎮壓的動作,所以群眾就拿起磚塊、石頭、棍棒回擊,混亂之中黃信介上台宣布晚會結束,民眾不但不聽,還把黃信介的屁股打了好幾下。從這時一直到接近午夜12時,被稱為「一場沒有主帥的混戰」許多憲警和群眾都受傷。這就是12月10日晚上高雄國際人權日遊行發生的警民衝突大概。

美麗島事件,又稱「高雄事件」。是指1979年12月10日,以美麗島雜誌社成員為主的黨外人士,在高雄所舉辦的集會遊行,結果當晚爆發嚴重的警民衝突,接著執政當局開始大肆逮捕黨外人士,包括:黃信介、張俊宏、施明德、姚嘉文、張俊宏、林義雄以及陳菊、呂秀蓮…等上百人,雜誌社並隨即遭到查封…。

這場被視為殲滅黨外民主菁英的軍法大審,主事者以叛亂罪起訴,隨後軍法大審引起全世界矚目,透過八名被告的法庭陳述,終局雖仍重判無期徒刑到12年有期徒刑(另,普通法院審理者涉及該案者,共37名遭判刑),但卻也已讓民主的種子在意外中遍灑台灣。此後,八名軍法被告出獄後,除了林弘宣退隱休養外,其餘都在台灣推動民主化進程中持續擔綱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