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預測,2023年全球自駕就緒車將增加逾74萬台,背後推手是率先導入自駕技術相關法規的北美、大中華區和西歐國家。不過,法規、感測器成本和公眾觀感,仍是阻礙自駕車發展的3大因素。

Gartner說明,目前在全球各地行駛的自駕車都還處於研發階段,許多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仍須仰賴真人監督。不過,部份車輛已擁有支援全自動駕駛功能的硬體,包括攝影機、雷達甚至是光達(lidar)感測器,可以執行更高等級的自動駕駛功能,因此足以被稱為「自動駕駛就緒車」。預計在2023年全球將增加74萬5705輛,主要集中在一般消費性車輛,商用車較少。

談到自駕車未來的發展,Gartner認為,法規、感測器成本和公眾觀感是三大問題所在。首先,目前尚未有任何國家頒布相關法規,允許可量產的自駕車合法上路。由於製造商須為自駕車行駛時的所有行為負責,因此企業會在確定自駕車能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合法上路後,才開始進行相關部署。換言之,等標準化法規逐步推行後,自駕車的生產和部署才可望快速增加。

此外,昂貴的感測器也是限制自駕車發展的因素。Gartner表示,以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s)為例,每台成本最高可達30萬到40萬美元。先進的光達元件是先進自駕車必備的感測器,但光是此元件的單位成本就至少要價7.5萬美元,比一般消費級汽車價格高兩倍以上,因此高階自駕車的技術目前仍無法打入主流市場,只有頂級車種和行動服務車隊才有可能導入先進的自動駕駛功能。

最後,Gartner也指出,社會大眾能否相信自駕車真的安全無虞,將決定市場成長速度。目前自駕車的感知運算還是略差於真人駕駛,大概要等到2025年,這類系統才能展現比人類駕駛優秀的駕駛能力,讓民眾放心搭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