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衛生局今(2)日表示,台北市結核病的發生率自民國94年的每十萬人口52.9人至106年的29.6人持續下降中,但台北市每年仍有約700至800名新通報個案,衛生局也分享杜絕肺結核三妙招,並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提醒民眾若有咳嗽兩週、有痰、胸痛、沒有食慾或是體重減輕,應盡快就醫。

衛生局表示,研究顯示帶有結核菌的民眾可以透過抽血檢驗出來,稱為「潛伏結核感染」,其代表已受到結核菌感染但尚未發病,北市針對107年10月至108年7月期間與結核病患共同居住者、於可傳染期間1天內接觸8小時(含)以上或累計達40小時(含)以上者,共3,713人進行篩檢,結果有551人陽性,陽性率為14.8%;表示接觸者有14.8%受到結核菌感染。

衛生局表示,潛伏結核感染雖然不具傳染力,但由於結核菌的特性可長時間潛伏體內,約有5至10%的機率會發病,成為結核病病人,因此,若能及時篩檢並馬上預防性投藥治療,即可消滅體內潛藏的結核菌,降低未來成為結核病人的機率,保護力可高達9成。

預防「潛伏結核感染者」成為結核病人,就是接受預防性投藥治療。以往大家都知道預防流感、麻疹或B型肝炎的方法就是施打疫苗,但由於結核病菌生命週期長,容易潛伏體內休眠的特性,目前除嬰兒出生時施打的卡介苗疫苗,作為降低嬰兒時期受感染而導致嚴重併發症外,對於成人尚無有效疫苗可以預防,但可進行預防性投藥。

衛生局指出,預防性投藥治療療程已由原先連續每天9個月服藥,縮短為只要每週服藥1次3個月,可以更快完成療程,方便又可大大降低未來發病機率。

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余燦華表示,「預防勝於治療」預防結核病可從「環境通風」、「早期發現」和「預防性治療」等三大面向著手:

(一)經常保持所處環境的通風、增加室內新鮮空氣的交換。

(二)定期進行胸部X光檢查,或留意結核病早期症狀,平時以七分篩檢法進行症狀監測,咳嗽兩週2分,有痰2分,胸痛1分,沒有食慾1分,體重減輕1分,當上述症狀達5分以上,建議趕快就醫(胸腔科或感染科)檢查,以即早診斷及接受治療。

(三)對於潛伏結核感染者,以預防性投藥治療減低未來發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