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今年6月爆發反送中示威以來,群眾展開連續5個多月不間斷的抗爭,最近更在區議員選舉中展現強烈意志,讓親中派議員紛紛中箭落馬。《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稍早一篇分析報導指出,中國的政治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徹底落實,相當成功;但在香港顯然並非如此。學者指出,沒辦法改變港人說廣東話,就不可能改變他們的思維。

報導指出,30年前大學生湧上北京街頭發起天安門運動遭到鎮壓後,中國當局便更加強化愛國教育,確保年輕一代對中國共產黨的民族自豪感和忠誠度。習近平上任後,更加徹底進行思想教育。

在中國,從幼兒園階段就展開思想工作。5歲的兒童在玩「我的祖國的花園」之類的遊戲時,就被灌輸愛國精神,並演唱諸如「我和我的祖國」之類的民族主義歌曲。孩子們還會參觀博物館以紀念他們的祖國、黨的建立和對日本帝國的勝利。

中國政府今年夏天發布了新的指示,要求中小學生「熱愛黨,國家,社會主義和人民」。然後,中國政府在八月份宣布了計劃,將獨裁領導人的指導思想習近平思想作為高中必修課程。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當局認為,30年來的愛國主義教育在培養一代忠實公民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中國網民充斥民族主義思維,對任何涉嫌侮辱中國的企業都會加以出征。對香港的同輩爭取民主也表示不屑。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學者認為中國的宣傳機器醜化香港「暴徒」很成功,「廣州、北京、上海的人們並不同情香港。」

然而,這種思想教育在香港卻未能成功。

塞頓·霍爾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教授汪錚指出,近幾個月來,香港發生的事情令中國領導人感到意外,因此,他們試圖找出香港成為如此反華或反華政府的原因:「他們認為,由於香港的人民,尤其是年輕人,從未接受過愛國主義教育,因此他們缺乏這種民族身份。...但是香港與中國完全不同,因此我相信,就像2012年一樣,他們將遇到非常強大的阻力。」

7年前,中國曾經試圖在香港各級學校引進政治課程,但引起激烈的反彈。從那時起,北京當局幾乎步步為營,鼓勵到大陸學習旅行,並在講粵語的地區促進普通話學習。但是大多數分析家並不認為這些新的作法能比以往更加成功。

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中國事務學者白潔曦(Jessica Chen Weiss)說:「我認為,任何一種大陸式的愛國主義教育都不可能在香港贏得人們的認可。」

她認為,愛國主義教育可能會引起更多的抵抗,「這似乎加劇了香港人的身份受到威脅的感覺」。

香港教育大學的社會科學家方志恆認為,中國若想加強對香港學校和媒體的控制,並像該黨在大陸一樣控制香港的信息傳遞,將會面臨困難,因為香港必須保持足夠的自由度才能維持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甚至連中國體制內的一些人也認為這將是困難的。

中國學者說:「我們在中國幾乎消滅了方言,但香港卻不同。」、 「他們仍然會說和使用廣東話。如果我們連他們的語言都無法改變,又要如何改變他們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