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的專欄,提供了許多⽗母親職的技巧;隨著⽼年化社會、安寧、⾧照服務及病⼈⾃主權利法…等議題逐漸被重視,如何與⾧輩談臨終/善終也是親情間需要學習的⼀⾨重要課題,因此這次希望透過此⼀專欄⼩⼩的篇幅,與⼤家聊聊臨終照顧。
根據⾃⼰曾在安寧病房受訓,以及家中⾧輩須簽放棄急救的經驗中,我們可 以看到當⾄親在接近死亡的時刻,其實不只家⼈會避談或恐懼這即將到來的分離,醫療⼈員在和親屬間的溝通及互動也會分外的⼩⼼謹慎。但是,當我們再如何地⼩⼼謹慎、避談或恐懼,若接下來的分離已是必然時,該如何幫助⾃⼰去⾯對這樣的離別呢?
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的⼈無論是配偶還是孩⼦,家屬本⼈其實也承受了巨⼤的壓⼒與痛苦。這種壓⼒與痛苦雖然無法消除,但可以減輕,台灣的安寧照護推 廣多年,但真正在⾯臨臨終時,⼜有多少⼈會主動向病房提起需要安寧善終,希望召開家庭會議共同討論並照顧到家屬與病⼈的⼼情呢?放棄急救和啟動安寧緩和照護,其實並不是「等死」,⽽是不以過度醫療延⾧⽣命,讓⽣命以祂⾃然的⽅式歸空。
這段期間,好好讓彼此「道謝」、「道愛」、「道歉」與「道別」是⾮常重要的!這個概念不難懂,但難做,尤其事情發⽣在⾃⼰⾝上時,太多的情緒夾雜在其中,論誰都會有點⼿⾜無措!這時家⼈彼此⽀持的⼒量就⼗分重要,在難過、愧疚、遺憾甚⾄是憤怒的情緒中,找出彼此的共同點「我們都希望病床上的 ⾄親能減輕痛苦地⾛完最後⼀程」以及「我不希望我的疾病⽽拖累我愛的家⼈們」。
今年1⽉通過的病⼈⾃主權利法案,正是讓我們及家⼈趁著能替⾃⼰做主的時候,透過預⽴醫療決定來選擇⼈⽣謝幕的⽅式。因為避談和恐懼死亡,並不會讓我們就遠離死亡,⽽是能替⾃⼰做決定的時候,就該好好與家⼈、⾄親⼀同討論、決定⾃⼰迎接⽣命終點的⽅式!
文:許芳綺/桃園⾧庚醫院兒童⼼智科 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臨床心理師許芳綺 圖:許芳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