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花媽:「我們給他零用錢自由使用,但是我希望他買的衣服要讓我先看過啊!如果我覺得不錯的話,甚至他可以不用花自己的零用錢,我多給他都可以。」

熊爸:「一個月給他一次零用錢,一星期就花光光,我於心不忍又給了他,改為一周給一次,還是幾天就花光,乾脆不要給算了。」

崎爸:「我們給他零用錢用來吃飯和交通,做學生的單純就好,其他的部分,若是他想要可以跟我說,我們來幫他決定買不買。」

面對青少年子女,該如何提供零用錢,螢幕前身為家長的你是不是常常陷入兩難呢?以上情境是否記憶猶新呢?

青少年時期是逐步養成獨立自主的重要階段,相信許多家長早在孩子國小時期,已經陸續開始提供零用錢,希望他們可以從管理分配零用錢的過程當中,認知到金錢得來不易之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辨別什麼是自己真正所需或想要的。若想要的物品超出金額時,他們還得學習延宕滿足,等待時間存取足夠的金錢。

另外,也有孩子主動向父母協商,事先借取不夠的金額未來償還,或者條件式換取更多零用錢,讓喜愛的東西趕快到手。開啟零用錢機制,看似簡單容易,但一不小心可能陷入攻防,家長內在擔心的是--若我完全放手,孩子變得失控,不知珍惜怎麼辦?孩子內在感受到的卻是不被信任,指控家長為假民主與假自由,變成雙輸的局面。如何創造雙贏的局面呢?以下提供幾點看法給家有青少年的你:

1.清楚區分零用錢與非零用錢:必要支出的開銷分開計算,例如:餐費、交通費;零用錢則供孩子作為靈活應用的部分,例如:購買飾品、公仔、零食。

2.一旦實施零用錢制,允許孩子決定用途:當孩子擁有金錢時,可能因一時興奮或盲從,買了在你眼中看似無用的東西,到時請你用力捏自己的大腿三下,不要急著去評價與責罵,而是問問孩子「當你收到它的時候,感覺如何?和你期待中的一樣嗎?」孩子在你的中性關切之下,他更可能自發的告訴你「媽/爸,我發現它的CP值真的好低!我好後悔喔~~」漸漸地,他可從自身經驗培養金錢價值觀,下一次他會願意多做些功課來比價,甚至告訴自己再等一星期,一星期之後還想買再出手。

3.不以取消零用錢作為處罰,讓孩子從中學習自我負責:當孩子無法控制地提前花完零用錢,請試著了解孩子需要立即獲得滿足的渴望是什麼?主動向他們表達可以提供的其他建議或者協助監督。在討論整理想法之後,孩子仍維持原先的做法時,就讓他們實際經驗後果,並承擔起後果帶來的影響,不輕易地妥協給予金錢或直接中斷零用錢。

作者:黃韻璇 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