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氣象局資訊,本週天氣大致可分成3個階段,週一到週三白天水氣少,天氣穩定,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僅東半部有零星短暫雨;但因輻射冷卻效應,早晚頗有意,中部以北及宜花低溫在16到18度,沿海、空曠地區有機會再低一些,其他地方則約19、20度。

白天雲量少,氣溫上升明顯,各地高溫都可以來到26、27度以上,中南部仍有接近30度的高溫,日夜溫差大,需適時調整衣物。

週三到週四因東北風增強,北部東半部將轉為有局部短暫雨、整天濕涼的天氣,中南部地區則維持穩定,仍為多雲到晴、早晚涼的天氣型態,週四白天北台灣高溫下降,會有明顯轉涼的感覺。

週五至週末天氣再轉為穩定,各地又再需要注意輻射冷卻效應,各地早晚稍涼,西半部日夜溫差大。因水氣減少,各地大多為多雲到晴,只剩東半部有零星降雨。

中央氣象局解釋,輻射冷卻效應指的是地球表面把「熱能」以紅外線形式向外太空釋出。白天太陽提供的能量多於地球散逸的能量,所以地面溫度會明顯的持續升高。但是到了夜晚,少了太陽的短波輻射,只剩地面不斷透過紅外線長波輻射將能量散逸,地表的溫度就會持續下降。所以,從日落之後一直到清晨之前,地面一直在散逸能量,使得溫度在日出之前達到最低,這就是所謂的「輻射冷卻」作用。

太陽入射的能量、與地球放出及反射的能量會相等,使能量收支達平衡。圖:翻攝自中央氣象局網站

由於大氣中的水氣及雲層可以吸收來自地表的長波輻射,再往地表放射熱能,使熱量不會完全散失到外太空,因此當夜晚的天空被雲覆蓋時,輻射冷卻效應較微弱,就像地表蓋了條棉被般,具有保溫的效果。反之若天空為晴朗無雲且微風乾燥的狀態,夜晚到隔天日出前地表熱量的散逸將會相當顯著,輻射冷卻效應特別強,使氣溫明顯降低。

若夜晚天空晴朗無雲且微風乾燥,輻射冷卻效應會特別明顯,氣溫顯著降低。圖:翻攝自中央氣象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