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於2002年初至2003年在總統府服務時,曾經參與陳水扁總統對外英文書信的審閱。當時歷史性的首次政黨輪替不久,主張台灣主權獨立的民進黨,接掌了大中國架構的中華民國體制,在深陷八掌溪事件與廢核四風暴等政治亂局之後,還沒有將注意力放在如何為台灣訂定新而適當的對外英文國名這件事情上,因此扁政府對外的公文書所使用的國名相當混亂,有的使用「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有的使用「台灣」(Taiwan),也有的使用「中華民國在台灣」(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

熟悉台灣解嚴後民主發展歷程的人都知道,在李登輝執政後期的時候,建構了「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新論述。這個論述是主張中華民國是1911年國民黨在中國南京所建立的政權,但歷經中國內戰而處於兩岸分治的狀態,所以承認現在的中華民國治權僅及於台澎金馬,算是為國民黨在中國正統與偏安台灣之間的歷史連結提供了理論基礎。

但是,這個國民黨「中華民國在台灣」的論述,與民進黨對台灣地位與台灣前途的主張並不吻合。民進黨進入體制最重要的理論基礎,當然就是台灣前途決議文。對於「中華民國」與「台灣」之間的連結,民進黨的主張是:中華民國是台灣,而不是:中華民國在台灣。也就是基於主權在民的原則,經過國會全面改選與總統直選之後的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並不隸屬於國際普遍承認的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依據現行的憲法,台灣的正式國號仍然叫做「中華民國」。因此,當年我具體建議,總統對外書信所使用的國家稱謂,在第一次提及時應該使用「中華民國(台灣)」[Republic of China (Taiwan)],後續則應該盡量使用「台灣」(Taiwan),這樣既可避免國際人士對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混淆,也可兼顧民進黨在體制與政治主張之間的接軌。後來,「中華民國(台灣)」這個名稱被普遍使用於政府的公文書,甚至護照也以這個模式用括弧加註台灣。

今年雙十國慶,蔡英文總統在演說中強調,「中華民國台灣」六個字是台灣社會的最大共識,也強調拒絕「一國兩制」。沒錯,拒絕「一國兩制」與「中華民國台灣」都是目前台灣社會的最大公約數,而且這兩個共識必須合併在一起來看待和解釋。如果小英總統能夠順利連任,她有責任要為這兩項台灣內部的最大公約數,建構更適用於國際理解的理論基礎,在外交場域中與中國直球對決,爭取國際社會對台灣的外交承認。

如果小英總統順利連任,在深受香港反送中運動影響的當前台灣社會氛圍下,小英的連任當然可以解釋為台灣人民拒絕「一國兩制」的集體意志展現。拒絕「一國兩制」,重點當然不是拒絕「兩制」,而是拒絕「一國」,也就是台灣人民明確用選票表達: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不過,坦白說,台灣內部對於「中華民國台灣」的共識,拿到外交場域中卻需要更為複雜的論述,才能爭取國際的認同。

在外交的場域中,我們最好的名稱當然就是「台灣」,簡單明瞭而且名符其實,國際社會對於誰才是唯一的中國代表,在1971年之後早有定論,不是我們現在還能去挑戰的,但是對於台灣地位的歸屬,基本上還是一個模糊的狀態,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所以,雖然「中華民國台灣」是我們內部的最大共識,但是訴諸國際,「Republic of China」是個容易與「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混淆,而且還帶有中國意涵的名稱,並不是最佳方案。不過,衡量當前國際形勢與國內各族群的情感因素,這還是當前最務實的選擇。因此,在小英連任之後,我們在外交場域對國際社會的解釋,應該還是要強調台灣就是台灣,是一個經過多次政黨輪替之後,更新、更成熟,而且獨立的民主自由國家,而人民也用選票拒絕了「一國兩制」,拒絕成為中國的一部分。民主而獨立的台灣之所以仍然沿用中華民國作為正式國號的理由,是基於兼顧台海和平的國際責任,以及台灣內部的族群和諧,這是一個歷史殘留的遺緒,並不代表我們仍然認同台灣還是一個中國的分裂省份或政權,國際社會不應該用外交孤立來懲罰為善盡國際責任而避免啟動更改國號行動的台灣。

中國近期雖然用錢買走了兩個台灣的迷你邦交國,但是在恐懼中國極權擴張的國際氛圍下,西方主流國家對台灣的支持反而與日俱增,各國國會的友台決議不斷出爐,美國更是持續提升對台灣的官方承認與官方接觸。在反中、恐中的氣氛下,國際形勢對於台灣的外交突圍是有利的,但台灣過去爭取參與國際組織總是以成為觀察員為滿足,參與聯合國也是用友邦提案的迂迴方式來進行,這些都好比棒球投手所投出的陰柔變化球,任何好的投手都知道,要三振打者取得勝利,不能只靠變化球,必要時,也必須直球對決。如果民進黨政府繼續執政,「中華民國台灣」不應該只是島內共識,更應該建立新的論述基礎,向國際社會訴求:維持台海現狀不該等於打壓台灣。如果中國奪走台灣的邦交國不叫做破壞現狀,那麼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給予台灣更高的外交承認,也不該被認為是破壞現狀。在挺台力量越來越大的國際形勢下,連任後的小 英政府,必須有智慧在適當的時機,勇於和中國在外交場域上直球對決。

「中華民國台灣」不應該只是島內共識,更應該建立新的論述基礎,向國際社會訴求。   圖:翻拍自蔡英文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