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今(9)日發表重大航太成果,該校航太系混合火箭研發團隊,今年8月在屏東牡丹鄉旭海海岸完成台灣學術單位首次的1500公斤級推力之兩節式混合火箭試射,並成功完成脫節與高空點火關鍵技術測試。此二節混合火箭設計領先各大學混合火箭團隊,更重要的是,所需的關鍵零組件與酬載儀器,從設計、技術與製造都出自團隊與國人之手,自主性百分之百,不必受制他人。
率領跨領域混合火箭團隊的航太系教授趙怡欽欣喜指出,成大兩節式混合火箭走出實驗室,成功發射,證實成大在火箭的研究與技術發展突破重要關鍵,可實際用於火箭設計上。混合火箭團隊從最初的30斤級推力,一路做到1500公斤級推力,代表確實掌握推力放大的技術。台灣學術單位設計的火箭都是單節,成大的兩節火箭成功升空、脫節、高空點火,技術領先各大學團隊。
浩瀚太空帶給人類無限想像,全球競相發展太空科技及開拓相關產業,而培養太空人才更是根本之道。航太系主任呂宗行表示,行政院「第三期太空科技長期發展計畫」將投入251億元經費,打造台灣太空產業國家隊,太空科技人才需求將明顯提升,成大航太系不僅在航空領域有優異的研究水準與能量,在太空領域的教學研究及人才培育也有顯著成績,都能有效促成航太科技發展與產業升級。
成大混合火箭團隊的研究,過去以單節火箭為主,然而兩節式火箭的優點在於,第一節燃料耗盡時,氧化劑儲存及發動機本身就不再具備功能性,反而增加火箭的重量並降低後續的加速過程,脫節可以減輕火箭自身重量,比單一大型火箭獲得更高的速度與高度。不過,脫節技術也使得整個火箭的製造與操作變得更加複雜。而高空中空氣稀薄、溫度也較低,再點火亦有一定技術需突破。
趙怡欽指出,當天全程追蹤火箭高動態姿態的軌跡,資料顯示,第一節1500公斤級推力火箭發動機運作正常,空中脫節與二節點火功能亦正常,達到了指標性的成果,意味著成大在火箭本體與飛行相關系統的開發能力又更為精進。
趙怡欽教授團隊8月7日在屏東牡丹鄉旭海海岸進行全長5.57公尺,直徑34公分,重約264公斤,1500公斤級推力的兩節式混合火箭發射,也是團隊完成飛行試驗以來最大的推力混合火箭。
呂宗行並表示,太空科技需要跨領域合作,成大相關系所包括航太系、電機系、地科系、太空與電獎科學研究所、物理所及各學院如工學院、理學院、電資學院等,早已有良好默契,在教學上提供基礎理論、到衛星系統整合的完整課程與訓練,合力開拓了出色的研究能量與成果。
在衛星發射所需的火箭及衛星姿態控所需的微推進器的研究方面,成大航太系是台灣最早投入混合火箭推進系統研究的,趙怡欽教授團隊2009年發射的30斤級推力的混合火箭,是台灣第一枚成功升空的混合火箭,2015年成功發射1000公斤級推力混合火箭,2019年成功發射1500公斤級推力的兩節式混合火箭。
另外,成大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參與日本ERG衛星計畫,與中研院組成ERG台灣團隊,投入ERG衛星中量測低能量電子分布的酬載,從設計、開發製作到後續的資料格式設定,皆由台灣團隊全權負責。成大電機系、航太系自行設計開發的2公斤級鳳凰立方衛星,更為台灣航太技術發展締造新的里程碑,而當年參與鳳凰衛星的法國學生方喬丹,更在台灣開設太空新創公司,參加歐洲太空總署的商業提案競賽,獲得50萬歐元最大獎。
火箭發射 圖/成大提供
第二節火箭點火 圖:成大提供
火箭團隊大合照 圖:成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