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在回家的路上,我走到了鹹酥雞攤位前,點了份雞排

「要辣嗎?要不要切?」老闆娘邊打理手邊的工作,邊機械式的問,
「要辣、要切」,接近反射性的回應後,我開始陷入了沉思。

雞排要切?記得從前我點雞排是一律不切的,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呢?

思考了自己以前不切的理由,應該是單純覺得拿著一整塊的雞排,看起來就滿足,加上整片拿起來咬的感覺,只能以一個「爽」字了得,所以看得舒服、咬得痛快。而現在卻覺得,切開了比較方便吃,不會把手、臉弄得油膩膩的,完全沒有想到當初所在意、所追求的那種感官上的滿足。

「啊,原來,這就是變得實際了。」

愛情中變得實際,我想那是一種人生打滾久了、自然而然的成長。年輕時,人們都追求甜蜜、轟轟烈烈的愛情,對方一定要夠帥夠正、身材夠好,就如同不切的雞排,充滿了感官的滿足。可是漸漸成熟了,才發現真正實在的愛情,並非一定要建立在這些表淺的條件上,當開始思考婚姻、穩定的未來時,經濟、承諾、相處等較內在的條件,就變得更加重要,就好像長大後點雞排時腦海裡想的是,「方便、可以專心享受美食似乎更重要吧」,於是便漸漸放掉那些不切實際的夢想。

所以反過來說,或許我們該為對方做的事也是,實際一點、強化兩人之間彼此的內在條件,如此關係才能更穩定、更令人滿足。所以,讓我們幫對方好好把雞排切好,甚至遞上衛生紙,讓對方可以安心的享受美食吧!(好啦,我知道還是有人堅持一輩子雞排都不切的XD)

作者:余勝皓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臨床心理師余勝皓。   圖:余勝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