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軍稍早決定,將一艘基洛級柴電潛艇辛杜維爾號(INS Sindhuvir)交給緬甸,希望能限制中國的軍事影響力,並在緬甸在與孟加拉國的新興海軍競爭中提供前者一臂之力,緬甸則幫助印度確保其在孟加拉灣地區的海洋利益。

印度《德里防衛評論》(Delhi Defence Review)主編傑哈(Saurav Jha)今日撰文指出,印度與緬甸此舉是對中國傳遞明確的訊息:印緬兩國都不希望中國插足孟加拉灣。

傑哈指出,孟加拉國在2017年從中國收購兩艘明級潛艇之後,緬甸也隨即追求強化本身的海底力量。值得注意的是,緬甸並沒有向中國尋求協助。多年來,緬甸軍方官員對中國提供給他們的設備之質量均表擔憂。此外,由於孟加拉國完全依賴中國對其新型海軍的支持,緬甸也很自然會希望從其他地方尋找能夠為其提供優勢的平台。

因此,緬甸採取了比孟加拉國更為多樣化的方法來為其海軍現代化採購設備。儘管緬甸設立了中國投資的海軍造船廠,但該國也向印度和俄羅斯購買感應器和武器,裝備在當地建造的戰艦上。

例如,緬甸海軍最新的江喜陀級(Kyan Sittha)護衛艦擁有來自印度,中國和俄羅斯的混合設備。特別是,緬甸海軍已經為每艘江喜陀級護衛艦都配備了印度的聲納和雷達。上個月,印度還交給緬甸第一批本土Shyena輕型魚雷。

緬甸對中國的擔憂

將被轉移到緬甸的印度海軍基洛級潛艇也有可能出口印度海軍感應器,如SMX2,這是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為國際市場開發的潛艇聲納套件。雖然表面上被轉移用於訓練目的,但這艘潛艇的進攻潛力是不可否認的,因為它比孟加拉國海軍從中國取得的舊型明級潛艇能力要強得多。

另一方面,緬甸極為擔心在撣邦運作的反叛組織因中國的支持不斷增長。在這種背景下,緬甸希望重新平衡其安全架構,遠離對中國的依賴,這是可以理解的。這也符合其傳統的政策,即不向中國或印度傾斜,同時希望從任何一方獲取利益。

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緬甸重新談判開發皎漂港(Kyaukpyu)的港口建設條款。本案攸關「中緬經濟走廊本身」,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然而這個港口位於孟加拉灣東北角的位置,印度絕對不會容許該港口最終落入中國之手。

印度出手援助

因此,印度決定轉移潛艇是一種誘導,以鼓勵緬甸堅持遠離中國的政策,同時也建立在現有的安全聯繫協同作用的基礎上。對印度有利的是,緬甸因為羅興亞問題再度成為西方譴責的對象,因此正在尋求印度等亞洲民主國家的支持。在美國宣布不發給緬甸總司令敏昂來(Min Aung Hlaing)簽證之後,印度隨即逆其道而行邀請敏昂來參訪。雙方也簽定新的防務協議。

同時,對於孟加拉,印度也傳遞了清楚的信息:「貴國也許應該考慮讓軍火供應來源多樣化(不要太倚靠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