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浪潮排山倒海而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昨(18)日出面,正式向市民致歉,但未同意下台和撤回《逃犯條例》的修訂。泛民主派和示威群眾對此大表不滿,揚言繼續抗爭。美媒分析指出,這項立法得到北京的支持。如今港府停止修例,毫無疑問,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說已是一次不小的挫敗,削弱了他的鐵腕形象,這也是習近平作為中國最高領導人近七年來向公眾壓力做出的最大讓步。
《紐約時報》18日報導,從香港這次的政治危機可以看到,儘管在使用一種日趨專制的方式施政,習近平這位一言九鼎的領導人的權力仍然是有限的,「尤其是在涉及到大陸以外的事務時」。這樣多人參與遊行意味著習近平的危機尚未結束,考慮到習近平在中國實現的集權,他可能會發現,「自己會越來越多地成為責難的對象」。
報導指出,習近平面臨的風險並不局限於香港。雖然沒有明顯的競爭對手,但他可能會面臨領導層的批評。「這進一步削弱了習作為大權在握、無所不能、遠見卓識的領導人形象」,《中國的新紅衛兵》(China’s New Red Guards)一書作者裘德·布蘭切特(Jude Blanchette)說。
他並認為,示威活動還表明,經過22年的努力,北京在將香港納入該國的中央政治、經濟和安全體系方面收效甚微。但如果習近平及其領導層要使用更多的強迫手段將香港和大陸結合起來,他們肯定會看到,這將導致一波又一波新的抗議。
《紐約時報》強調,習近平很少讓步或妥協,尤其是面臨威脅的時候,美國總統川普在要求談判結束貿易戰的公開努力中已經了解了這一點。分析人士表示,最新的挫折可能只是暫時的。20國集團會議(G20)將在大阪召開,川普和習近平將在峰會上會面,而香港的反送中危機,屆時也是兩人會談的議題之一。
報導稱,習近平從未公開評論此次香港事件,不過由他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七名成員中,已有汪洋和韓正兩人表達了對該法案的支持。
美國之音(VOA)則提到,海外有報導說,自從香港局勢「緊張」後,韓正一直坐鎮深圳密切注視香港局勢。還有報導說,林鄭月娥在最緊張之際還到了深圳向韓正請益。按照正常情況和邏輯,特首的一切決定,特別是重大決定,應得到中南海的首肯或背書。
美聯社也分析稱,習近平和北京這次可能尚無退卻,但是,香港博弈雙方所想得到的東西,還有差距。這表明,政府方面的建議和訴求,以及老百姓的大規模抗議,這兩個方面的博弈,在不久的未來還會重新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