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係法》四十周年慶,台美展開一系列活動,現在正是美中貿易談判的最後關頭,《財訊》獨家專訪在國務院負責貿易政策談判的副助理國務卿米德偉(Paul Ryan),剖析美方真正重視的核心價值,揭示美中貿易對抗下的台美大戰略。

根據《財訊》報導指出,美國聯邦眾議院前議長萊恩(Paul Ryan)率團來台慶賀《台灣關係法》四十周年,團員之一的美國國務院經濟與商業事務局貿易政策談判副助理國務卿米德偉(David Meale),這次特別接受媒體專訪,《財訊》是唯一的台灣媒體。他指出,貿易談判沒有確切的期限,並始終堅持美國的終極目標,是創造一個自由、平等、互惠的貿易環境。

米德偉自2018年12月接任貿易政策談判副助理國務卿一職,在此之前,任職制裁政策與實施辦公室主任,其工作經歷,都和經貿談判有關,在美中貿易戰火熱之際,也特別與總統蔡英文見面。蔡英文在接見米德偉時,表示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一直是政府優先推動的目標;米德偉則回應,一定了解高品質的BTA,對雙邊經貿關係的正面影響。

以下為《財訊》專訪部分內容摘要:

問:請問你此行來台灣的目的是什麼?和台灣政府溝通哪些經貿事務?

答:我主要來參加《台灣關係法》及AIT四十周年慶相關活動,並為美台防止數位盜版暨保護營業祕密工作坊揭幕。我這次會和台灣政府討論經濟議題,也帶來美國代表團,交流智慧財產權保障的議題。他們在世界各國和夥伴進行意見交流,提供最佳的實務經驗,讓各國知道如何來面對智財權被侵略的問題。

問:川普總統的美中貿易協議,屢次提到中國的「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政策,將影響到公平貿易,對此,你建議台灣的政府和企業應有哪些認知及動作?

答:美國政府有一個印太戰略(編按︰美國對印度、太平洋地區的經濟願景),就是橫跨了印度西部到美國西部,在未來幾十年,我們會非常關注在南亞、東南亞、東亞地區很多的經濟機會。

我這次來主要想傳遞一個訊息,希望協助台灣塑造一個正向的特色,讓台灣更有競爭力。促進台灣和經濟夥伴的互動,簡單來講,就是「4I」,四個以I為字首的方向。

第一個是互動(Interactive),舉例來說,台灣可以透過GCTF(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參與不涉及國家地位的國際組織,透過這個架構,台灣可以向夥伴展現經濟或其他領域的專長,在GCTF架構下,台美曾辦過人道救援及災難防救研習營、提升亞太寬頻普及率及縮短數位落差研習營、印太女性領導人培力工作坊等。

第二個是創新(Innovation),台灣企業除了技術創新,還有商業模式的創新,政府也會仔細傾聽私部門或商業領域的心聲,做出回應,包括台北美國商會,我們覺得這很好。

第三個是智慧財產權(IP)的保護,這方面台灣取得很多進展,尤其在這個有許多新興科技的時代裡,我們更需要向經濟夥伴展示法治的制度,以法治為基礎,台灣甚至可以此為品牌,讓大家知道台灣是值得信賴的夥伴。

第四個是投資(Investment),希望可以協助台灣與經濟夥伴間改善資本流動,以及投資的交流和環境。在有效的智財保護制度下,創意和技術才得以發揮,引進新投資。

問:中國一直打壓台灣,例如逼迫國際企業在網站上更改台灣和台灣公司的分類和描述;此外,中國也一直用經濟力量來影響台灣的政經局勢,美國可給予台灣進一步的支持嗎?

答:在企業抵制方面,因為美國政府和國會是不同的體制,所以我沒有立場進行評論。但是美國政府一向反對任何片面的行動來改變台海的現況,所以中國最近的行動,美國都將嚴重關切。

我本次訪台,當然是要支持台灣。支持美台的經濟關係,也算是支持台灣。我在謝年飯演說有提到,美國會持續穩定的實踐對台灣的承諾,加強雙方經濟關係。

(本文獲財訊授權轉載 詳細內容請見財訊5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