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在這個網路時代,網路成癮的人愈來愈多,很多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會沈迷於網路;不過目前認為網路成癮的用語不夠精確,因為有些人只要拿到手機或平板,即使沒連上網路,也會沈迷在各種APP上,所以現在的說法是「螢幕成癮」。那要如何避免孩子螢幕成癮呢?以下就我的諮商經驗與專業知識,提供三個簡單的建議。

一、延後接觸:

學齡前的孩子在教養上特別辛苦,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陪伴,有些父母本身忙於工作或其他事務,習慣用手機或平板養小孩:只要孩子生氣吵鬧或要求陪伴時,便給予手機或平板,通常孩子會立即被各種遊戲的APP所吸引,立即停止吵鬧,父母也能馬上獲得不被打擾的安寧時刻。

這種看似迅速有效的教養方式,其實隱藏著螢幕成癮的危機,因為遊戲的聲光效果與酬賞設計,很容易讓孩子沈迷在其中,一旦孩子習慣炫目的聲光刺激與快速的酬賞方式,將來要他專注閱讀單純的文字書籍,會變得非常困難。

另外,太早接觸這類3C產品,除了專注力發展的影響外,也會對身體產生很多副作用:例如長時間低頭造成的脊椎問題,長時間接收藍光對於眼睛的傷害等等。所以建議學齡前的孩子,儘量不要讓他接觸手機與平板。

二、給使用權:

孩子上小學後,因為功課所需不得不接觸網路,此時無法再用完全禁止的手段;讓孩子使用網路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直接給孩子3C產品,應該只給予使用權,孩子有需要的時候才能使用,而且父母最好能夠在旁陪伴與指導。

當孩子接觸網路,加上同儕間的口耳相傳,通常會開始對浩瀚有趣的網路世界感到好奇,也會要求課業需求以外的網路使用;如果完全不讓孩子接觸,或許會讓他跟同儕間少了共同話題,此時可以用獎懲的方式來規範孩子的使用時間:先跟孩子討論各種生活與課業上的預期標準,當孩子的表現達到標準時,便可以拿網路使用權當作獎賞;反之若表現不如預期,也可以用減少或禁止使用網路當作懲罰。

三、多元發展:

當孩子愈來愈大,甚至脫離父母的掌控時,使用網路的習慣可能會開始失控,為了避免孩子未來網路成癮,治本的方式是讓孩子多元發展。

國外相關研究發現孩子將來是否會網路成癮,與早期的發展經驗有關,如果成長期間只會一味讀書,大腦神經的發展會傾向單一化,未來一旦接觸網路或其他吸引力強的事物,便很容易沈迷其中。

所以若能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鼓勵其多元發展,除了讀書之外,也嘗試各種活動,例如繪畫、音樂、電影、烘焙、爬山、打球、騎車、跳舞、健身等等,他們的大腦發展會更多元化,將來比較不會沈迷於單一的事物。

此外,現代對於成癮的原因有新的看法,認為人之所以會成癮,主要是因為生活中缺乏有意義的連結,包括人際與休閒的連結;如果孩子從小能多與親友互動,培養很多興趣,讓他對很多事物都上癮,從醫學的角度而言,他就不會對任何單一事物上癮。

最後提醒各位父母,雖然認真讀書很重要,但如何能從小培養多元發展更重要,不但可以預防網路成癮,也能讓人生開拓更多的可能性。所以請你看完這篇網路文章後,先關上螢幕,站起來跟你的孩子一起出去走走吧。

作者:張純吉/台北榮總新竹分院 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張純吉臨床心理師。   圖:張純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