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政黨聯盟主席妙天悟覺禪師日前拋出「兩岸貨幣統一」論述,有人說如此一來「薪水變五倍了」。這些人實在應該看看當年東西德貨幣統一的下場!
人民幣兌換新台幣現在約1比4.6,因此在場聽妙天這個論點的人以為賺到五倍資產。那麼我們來看看當年東西德馬克的比例。東西德馬克原本無官方匯率,東德政府原始的構想與西德社民黨的原始建議,都是5個東德馬克換1個西德馬克,而當時黑市的行情,則要7個東德馬克才能換1個西德馬克。
東德馬克被高估 拖垮產業
1990年兩德正式簽署《建立貨幣、經濟暨社會聯盟國家條約》。
根據《國家條約》第十條的規定,東德馬克與西德馬克之間的匯率,在東德之薪資、薪水、獎學金、退休金、租金,以及其他週期性收付款等項目,採1比1兌換;一般債務債權採2比1兌換;存款則依據年齡而有不同的兌換率。14歲以下可以用1比1的匯率兌換二千西德馬克、15歲以上59歲以下可以兌換四千西德馬克、60歲以上可以兌換六千西德馬克,超過此數則以2比1兌換。
根據統計,東西德馬克平均是以1.8比1的匯率兌換。這個匯率高估了東德馬克的價值,東德賺到了嗎?
答案是:東德馬克被高估,東德的企業反而因此喪失競爭力。
東德貨品以西德馬克計價,使東德企業必須與西德企業和國際企業競爭。由於東歐集團採取計畫經濟,東德企業直到東西德統一前夕,生產與交易都受到東歐國家的經濟互助委員會(COMECON/ CMEA)與東德政府的規範。
東德的出口商品中,有60%左右是賣給經互會裡面的東歐國家,其中一半賣給蘇聯。據估計,東德約有九十萬到一百萬的工作人員與經互會貿易有關,其中有一半是與對蘇聯貿易有關。在東歐集團的經互會體制下,東歐各國的貿易基本上是以物易物,加上冷戰初期,西方國家對東歐陣營採取限運政策,並於1949年成立「多邊輸出管制協調委員會(COCOM)」,嚴格地控管對共產集團的出口,東西兩大陣營之間的貿易受到相當大的限制。因此,東歐各國都缺乏強勢貨幣作為外貿存底。
東西德貨幣統一後,東德貨品因以西德馬克計價的緣故,價格突然飆漲,又只能以強勢貨幣交易,原有的買主如蘇聯、波蘭與捷克等國的廠商,無力再向東德企業承購產品。且經互會於不久後也隨著蘇聯的解體,與東歐各國共黨政權的垮台,而在1991年6月28日解散。東歐各國之間更無法進行貿易,外幣更加欠缺,也就更無法與東德企業來往。
至於東德民眾擁有西德馬克後,也不願意購買品質比不上西方製品的東歐集團製品,東德從東歐的進口量銳減(1990年第三季比第二季少了60億馬克),也使東歐國家沒有能力與東德交易。1990年第四季起,德東出口急遽下降,1991年出口量比1990年少25.2%。
東德企業不僅因為貨幣聯盟而失去對東歐與蘇聯的外銷市場,也因此失去本身境內的內需市場。1990年7月1日起,隨著西德馬克的優惠兌換,西德商品也跟著被陳列在東德的商店中。東德民眾擁有西德馬克之後,大量消費西德貨品,東德貨品乃宣告滯銷。
東德農民很快就發現他們的產品賣不出去。東德民眾也發現,以同樣的金額可以購買西德製或其他西方國家所製造的產品,品質往往比東德製品好,而且不用等待,隨時有現貨供應。除了東西德產品品質差異頗大之外,東德群眾長久受到西德電視台廣告的影響,現在終於可以購買,也是主要的原因。
薪資暴漲近10倍 嚇跑外資
東西德馬克的兌換,除了造成東德商品喪失市場外,另一個重大衝擊在於薪資的調整。由於薪資與退休金採1東德馬克兌換1西德馬克,東德企業的負擔在一夕之間倍增。更嚴重的是,東西德統一之後所出現的薪資調漲,使東部的企業愈發難以負擔。
1990年全德大選迫近時,柯爾政府提出五年內德東薪資水準跟上德西的保證。從《國家條約》生效(1990年7月),到東西德統一之際(1990年10月),東部的薪資已從西部薪資的30%上漲到38%;1991年初,上漲到50%;1992年底已經到了65%。從國際上來比較,德東的薪資比鄰近的捷克與斯洛伐克的薪資貴10倍,對於外資與西德資金缺乏吸引力。
戰後的西德,薪資的調整問題,是由整個產業界的資方代表與工會代表議價而達成妥協的;統一之後,這套遊戲規則也被搬到德東來。在聯邦政府的私有化政策與貨幣聯盟的衝擊之下,德東的工業化受到相當大的衝擊,舊有大型企業被解組成許多中小型企業,其相當部分產業甚至必須停止運作。
整個產業界的紛亂,導致德東欠缺有資源又有效率的業界代表,足以與工會抗衡議價。其結果,1991年勞資雙方協議的結果,雖然勞動的效率不高,薪資卻必須大幅成長。其結果當然反應到德東產品的成本上,削弱德東產業界的競爭力。這樣的勞資結構,降低了許多投資者對於到德東經營中小企業的意願,其結果,德東的投資條件變得極差。
貨幣的過份高估與薪資不合理的調整,導致德東的產能受到很大的傷害。關於《國家條約》簽定前東西德產值的比例,德意志銀行評估為50%,OECD評估為33%,事後發現東部的農業產值約為西部的50%,但機械業和交通業則只有20%。1992年夏季(東西德統一後未滿兩年),東部的產值已經折損了將近三分之二。即使在1928年到1933年的大蕭條期間,也從來沒有這麼嚴重過。
這個結果,貨賣不出去、錢賺不進來,德東大破財!
以前蔣中正在國共內戰末期用了一個不懂財經的王雲五當財政部長,搞金圓券政策。結果騙到金子後就政策破產,蔣和國民黨政權也因此被趕出中國。如今又有個不懂財經的人出了個餿主意,可別又有人揀去用才好!
作者:洪聖斐(國立高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