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賴清德今(7)日率副院長施俊吉、秘書長卓榮泰和發言人Kolas Yotaka召開敗選後檢討記者會,以三點陳述檢討的結果,其中包括:改善經濟不力、兩年多來未滿足人民最急迫的需求,以及改革做法引發重大爭議和不滿。

賴清德在記者會中表示,2018年九合一選舉已經結束,每張選票不僅是人民對政府的期待,也應視為對政府施政的檢驗。選舉結果明白顯示,人民對施政並不滿意。身為行政院長,難辭其咎,自應與團隊虛心檢討,才不會辜負人民藉此次大選所傳達的強大聲音。

賴清德認為,人民最期待政府改善經濟,因為很多人努力工作,省吃儉用,生活仍然拮据,真能存錢也不多,生活品質不易改善,遑論買車、買房,年輕人更是不太敢結婚、生子。「我相信,經濟不是人民唯一的願望,但大家最期待政府把經濟顧好,這樣才能安心追求其他目標和價值。」

但賴清德強調,政府這兩年多來的施政,並未滿足人民最急迫的需要,讓人民失望、不滿的施政包括:一、未能深刻體會人民生活的辛苦:低薪加上物價,內需型服務業營運困難,基層民眾對經濟成長無感,政府未即時察覺並即時改善。而農產品產銷失衡,雖然是長期存在的問題,但近年來因氣候變遷影響更顯嚴重,政府過往措施已系統失靈,不但沒有超前佈署,預作調控,訊息掌握也不足,農漁民權益沒有得到即時關照。

賴清德也坦承,過去兩年來,中國以減少陸客數量作為抵制台灣的手段,造成以觀光產業為主的縣市流失許多商機,新生客源包括新南向客源雖然補足缺口,但遊客多停留於中、北部,而南部、東部地區深受影響,觀光業者業績滑落,自然會有怨言。

至於勞基法修法所帶來的效應,賴清德說,一例一休的初次修法倉促,未能顧及台灣的勞資狀況及台灣中小企業面臨數位經濟新商業模式帶來的挑戰,勞資權益的平衡欠缺輕重緩急思維,造成中小企業作業困難,基層勞工生活也受到衝擊,雖然經過再次修法給予彈性,但「民怨已成」!

賴清德也認為,空污問題也是造成民怨的主因之一。台灣每年秋冬季節所面臨的空污及P.M2.5懸浮微粒影響民眾健康,其中牽涉專業及科學問題。能源開發與空污防制原本應該循序漸進,逐步達成,但因為空污法規劃不周,期程訂定操之過急,授權環保署嚴格執行老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引起抗議不滿及社會不安,顯見事先規劃與溝通皆有不足。最後,今年九合一選舉合併公投規劃未臻完善,讓民眾等待排隊時間過長,以及一邊開票一邊投票的現象,均惹民議。

賴清德指出,2016年民進黨首次完全執政,基於人民對改革的期待,開始啟動年改、勞基法、轉型正義、司法改革等,但大部分民眾在不瞭解實質內容的情況下,多有誤解,以致於在執行時引發爭議,尤其在假訊息的攻擊下,只有負面效應,改革沒有呈現正面的支持力量,司法改革尙未有明顯進展,也招來民怨。促轉會的「東廠事件」,更嚴重挫傷政府的公信力,使改革進一步蒙上陰影。

而賴清德也說,儘管政府有決心達成2025年非核家園,但社會有所保留,尤其是環保團體對深澳電廠和觀塘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有不同意見,即便深澳電廠採用超超臨界機組,觀塘天然氣接收站則盡量降低生態衝擊,但反對聲浪仍大,讓社會和企業對台灣未來的電力供應,沒有足夠的信心。

賴清德認為,對於假訊息的流傳與不實攻擊,政府在第一時間無法遏止,部會處理態度不夠積極,相關部門也缺乏在網路上有效說明,讓政府在數位時代中無法掌握民眾的偏好與需求。

賴清德說,目前立法行政互動與溝通顯然不足,民意無法及時反應在政策的檢討上,也應該從速檢討與改進。政府能否用對的人做對的事,經常受到社會批評,日後應正確判斷、用人唯才,才不致於造成施政問題。

檢討這次敗選的原因是民進黨政府沒做好,失去民心,但賴清德說,這並不代表台灣人民願意用犧牲主權和自由、民主、人權的生活方式,來換取經濟利益。未來政府各項施政應掌握輕重緩急,完整規劃並有效執行,包括人民最關心的經濟、教育、環保政策等,除了專業考量外,也都要從人民的角度思考,並在追求經濟繁榮的過程中,不忘公義價值。誠實面對過去兩年多來的錯誤和問題,並根據人民的需要調整政策,用實際的行動和改變,再度爭取人民的信賴和支持。

最後,賴清德強調,民主政治的精義在於廣大人民第一,安居樂業至上。在政黨輪替已步上常軌的台灣,任何執政黨都只是階段性存在,但政府深刻體認,唯有與人民一起呼吸,與社會同一脈動,才不愧對台灣人民的託付,才能對國家作出貢獻。

延伸閱讀:

林穎孟任時力議會黨團總召 籲議長人選需承諾議會改革

賴清德:只有我離開,總統才有可能大破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