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了清領的開墾、日本的殖民及台灣光復至今,歷史悠久的雲林縣虎尾鎮的「建國眷村」為台灣現存規模最大的眷村之一。為重建虎尾眷村與找回眷村記憶,眷村青年劉志謙經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的協助,自104年起號召青年組成行動團隊,今年更進一步申請了Changemaker計畫並獲得青年署的支持,期望能以「眷村人」作為根基,連結在地青年及更多眷民一同活絡眷村文化,實現眷鳥歸巢的理念。
劉志謙表示,他兒時與爺爺及家人同住在岡山的眷村中;5歲搬離眷村時,眷村記憶仍時常在他腦海中浮現。長大成人後,爺爺的過世讓他思念起兒時與爺爺在眷村玩耍的記憶,身為眷村青年的他,輾轉得知學校附近有一座眷村的存在,因緣際會地走入虎尾眷村,希望能以一己之力,為在地也為自己找回眷村的回憶。
於是,劉志謙與志同道合的青年共同組成「建國前進」行動團隊,自104年起開始行動。今年他們將「眷村」意義重新作定位,攜手將眷村的閒置空間進行改造,建構「築巢食研室」,逐步活化空間,期盼恢復其功能,成為歷史教育場域。
有趣的是,食研室每月都會邀請眷村第二、三代的朋友來分享、傳承並開發食譜,期望建立建國專屬眷菜特色。團隊們表示,希望以「眷村人」作為建國眷村之根本,連結建國眷民、地方協會與在地青年三者間的能量,並透過「眷菜重現」、「眷村復興」及「眷屋改造」的行動策略,持續邀集眷村人洄游。
編輯精選:
為重建虎尾眷村與找回眷村記憶,眷村青年劉志謙經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的協助,自104年起號召青年組成行動團隊,在今(107)年更進一步申請了Changemaker計畫並獲得青年署的支持,期望能以「眷村人」作為根基,連結在地青年及更多眷民一同活絡眷村文化,實現眷鳥歸巢的理念。 圖:青年發展署/提供
劉志謙與志同道合的青年共同組成「建國前進」行動團隊,自104年起開始行動。今年他們將「眷村」意義重新作定位,攜手將眷村的閒置空間進行改造,建構「築巢食研室」,逐步活化空間,期盼恢復其功能,成為歷史教育場域。 圖:青年發展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