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導致中國大陸經濟情勢下滑之際,中國生態環境部27日下發秋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汙治理方案,比去年明顯鬆綁,環保力道低於市場預估,甚至引發鋼價下跌。

綜合陸媒報導,近日,生態環境部等多部委聯合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8至2019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

方案要求,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細懸浮微粒(PM2.5)平均濃度較去年同期下降3%左右,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較去年同期減少3%左右。

根據方案,此前空氣品質數據最差的石家莊市,去年方案被要求減少PM2.5濃度25%,今年目標驟降為4.5%,重度汙染天數還只要再減少兩天。

北京這次甚至未被明確要求PM2.5下降比例,以及下降汙染天數。

與去年嚴格實施統一的限產停工比例相比,方案實行「差別化錯峰生產」,嚴禁採取「一刀切」方式。

各地重點對鋼鐵、建材、焦化、鑄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實施採暖期離峰生產;還可根據採暖期月度環境空氣品質預測預報結果,適當縮短或延長離峰生產時間。汙染排放績效好的企業,甚至不限生產。

中國鋼鐵網28日指出,與之前徵求意見稿中5%的目標相比,正式文件中將目標下調為3%,環保的力度不及市場預期。受此消息影響,期貨螺紋鋼主力合約下午盤持續下跌,預估近期市場價格將繼續弱勢運行。

新浪財經28日發布一篇研究報告稱,PM2.5約束從5%下調到3%,應有考慮到宏觀經濟形勢偏弱、疊加貿易摩擦不確定性等因素,且市場普遍對經濟持有悲觀情緒。

報告稱,做好環保是正確的方向,但地方政府先前「一刀切」式的限產,而非給予一定過渡時間,對中小企業傷害確實較大,也加大環保邊際治理成本和企業負擔。

中國生態環境部發言人劉友賓今天上午在例行記者會表示,3%的目標確定是經過專家充分研究論證、反復聽取多方意見得出的。

他說,空氣汙染治理是項長期、艱巨、複雜的任務,「越往後越難」,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今年的總體考慮是「穩中求進」,首要任務是鞏固好現有成績,不能讓空氣品質出現反彈。

去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因為嚴格實施煤改氣、煤改電並禁止燒煤,一度造成天然氣荒導致民眾受凍並引發廣大民怨。

今年的行動方案也明顯鬆綁,改稱要「堅持因地制宜」,合理確定改造技術路線,「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