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東京醫科大學在入學考試動手腳,對女性考生一律減分,以減少錄取女性的消息曝光之後引起各界嘩然。在中國,女性博士生的比例偏低,也引發關切。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導,女性佔中國所有研究生的50.6%,但在博士生中的比例卻只有38.63%。與美國女性佔博士生的比例(52.1%)相較之下,中國博士生的男女比顯然有失衡的現象。

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為女性優先考慮結婚生子,但其他的觀察家則認為問題出在中國高等教育的結構。

美國坎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現代中國文學與文化教授Xiao Hui指出,在中國有些人會拿恐女用語對女博士貼標籤,說他們是不男不女的「第三類」。這種針對女博士生的社會汙名化,讓越來越多年輕女性擔心變成「剩女」。

1名25歲的北京大學細胞生物學博士候選人(女性)表示,結婚生子對女博士生而言壓力比較大。

Xiao Hui指出,中國的傳統家庭價值觀復甦,結婚生子被認為是女性的最優先任務,「結果,女性被期待挑起更多的家事負擔,如果想要追求學術道路,也必須更辛苦。」

26歲的北京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候選人Iris Yan指出,女性比較難太晚懷孕生子。凍卵固然是一種方法,但中國的法規又禁止未婚女性做這樣的手術。

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學教授許多多則指出,中國政府給予的博士計畫員額大多是科學、技術、工程與數學等女性較少有興趣的學門。科學與工程學門就佔了中國博士班的60%,而在這兩個學門中女性只佔40%和29%。

香港大學心理學教授黃泓則指出,女性傾向低估自己對數學和科學的掌握能力,雖然她們的成績與男同學差不多,但卻更為焦慮。威斯康辛大學帕克塞德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Parkside)心理學教授白爾(Sylvia Beyer)也說,低估自己的能力,是很多女性不選這些類科的原因。

根據2010年的1份研究,中國女性結婚的平均年齡為23.9歲,顯著早於周邊儒家文化圈的國家:日本女性平均於28.8歲結婚、韓國28.9歲,台灣則為29.2歲。

黃泓指出,中國父母介入子女生活甚深,可能也傳遞了不少刻板的性別信念。

白爾則指出,性騷擾問題也是女性不太願意攻讀博士學位的原因。在中國,#Me too大多被壓下來。

許多多則指出,學術界的敵意也是讓不少女性望之卻步的原因。男性拿到博士後比較容易持續研究,成為實驗室乃至系所的領導者,這也是校園內(職權)性稍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