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宋芸樺為了在中國發展,這兩天「被迫」(?)講祖國是中國,傷透了台灣人的心。加上前陣子中國中央和各級政府紛紛推出各式各樣惠台政策,台籍大陸組織不斷在各地校園裡策動,今年暑假飛往中國的台灣大學生團就比往年多好倍,才一個月,就已經有超過千名大學生在大陸四川參訪或實習過…。

台灣低薪問題難解,加上不見未來遠景的悶經濟,讓許多台灣年輕人對不斷招手、推出各種優惠政策的中國產生好感,認為中國人口多、市場大、隨便賣什麼都能成功,去大陸發展,一定會比台灣來得好。

這樣的氛圍,加上台籍大陸組織不斷在各地校園裡策動,今年暑假飛往中國的台灣大學生團就比往年多好倍,才一個月,就已經有超過千名大學生在大陸四川參訪或實習過。

中國的環境真的比台灣好嗎?曾在中國北京求學、目前在台灣發展手機微電影教學事業的貝克大叔說,「如果以土地作為比喻,台灣或許並不是最肥沃,但是有太多的國家,根本不是土地,而是水泥地!」,對於心目中的台灣與中國,他作了這樣的比較。 

中國根本不是土地 而是水泥地

來自馬來西亞、熱衷於舞台藝術的貝克,走過不少國家,他認為,台灣目前經濟或許沒有大家期待的活絡,但生活的幸福感卻高於其他國家。他從香港回到台灣,立刻就對20元的紅茶發出讚嘆,因為在香港,沒花上120元喝不到飲料;與東南亞國家相比,只有在台灣,即使三更半夜出門依然安心;也只有在台灣,即使深夜12點,還是可以找到還不錯吃的食物。 

更重要的是在台灣十多年,生命中的貴人都是在這裡出現。貝克說,這些人幫助他進入藝術圈,還帶領他在行銷市場的手機微電影教學事業上,有著穩定的發展。 

同樣從事行銷產業的培訓教學,到中國上海發展的台灣青年愛先生,卻是另一種人生經歷。 

成功大學數學系畢業,因為喜歡參與社團、與人接觸,他放棄師長安排的工作,投向人力培訓事業發展,後來因故中斷,他想,重回企業上班好了,於是在1111人力網站上灑了超過千份履歷,應徵人力培訓、人力資源管理等工作;也許是32歲太年輕,也許是沒有大型企業經驗讓人不放心,竟然沒有一家企業通知他面試。 

傷心之餘,與上海認識的企業接觸,竟也遲遲沒下落。他心想,大陸這麼大,怎麼可能毫無機會?而且他已經向朋友宣告要到大城市發展,怎能這樣就打退堂鼓?於是心一橫,把身上所有的錢買了一張機票,拉著一只行李箱,2013年就到上海落地創業。 

透過經紀公司的協助安排,以接案方式打造個人品牌與事業,從事自由培訓師的愛先生,來中國5年,逐漸有了收入,但與上海人的平均收入比較,他自承,算是中間偏下,「在上海這個地方,就是只能好好地活著。」 

不要認為中國市場大 誤以為可以來淘金

跑遍許多地方、教導企業人力培訓,他發現,要在大陸市場賺到大錢有一套公式,就是要做商業模式,開家公司、寫個好的商業計劃書、做資源整合、對接,讓市場不斷架接鋪墊、大規模融資募資等,最後,再把手上所有的股份賣掉,就有機會賺到大錢。 

但是,台灣人從小被教導有多少能力賺多少錢,只領自己該賺到的錢,不作非分之想。這種畫大餅的創業,他說「除非是改變從小養成的價值觀,但是,不容易吧?」 

上個月,到一家台資企業參訪,台灣大學生們提問「台灣年輕人適合來這裡發展嗎」?20年前就把製造工廠全數移往中國、隨著近年中國轉型、許多城市大拆大改,要求製造產業必須移出,因此跟著客戶不斷移往中西內陸的這家企業,以參與中國經濟發展的經驗,勸誡說「千萬不要認為大陸市場大,誤以為可以來淘金。」 

這家企業以對待自己的孩子的心情表示,大陸每年畢業的大學生超過820萬人,留學回國的海歸也有45萬人,大家爭當學霸,就是希望自己不在人海中淹沒,因此,從台灣來的年輕人,如果沒有一身本領,只想靠優惠政策來大陸,在競爭的環境裡,活不了太久。就算是有本事被挖角來,「你的存在就是培養工作接班人,一旦培養成功了,也就是你功成身退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