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募資通常運用預購及贊助的方式獲取資金,但產品未出來之前,消費者的權益又該如何保障呢?消基會今 (27) 天公布調查,指出預購模式的群眾募資逾四成不符消保法,呼籲政府應訂定相關法規。

群眾募資蔚為新風潮,募資人透過網路平台,提出方案內容,吸引大眾預購或贊助,得以取得資金。調查顯示,106年「flyingV」募資平台上,集資最高的專案甚至達到近7000萬元;且前10名的加總金額夠達到逾2億元,比起105年的總金額增加2600多萬。

然而,募資其一方式「預購」,則在近幾年來屢傳爭議。先前募資產品「嘖嘖杯」,預購者享有早鳥優惠,但協力廠商在「嘖嘖杯」發表後卻另行在官方網站銷售相似的「巧力杯」,且價格相對「嘖嘖杯」的早鳥預購方案便宜,已經預購「嘖嘖杯」的消費者認為有所不公平而醞釀退費,所幸最後提案者提出全額退費方案撤回提案。

消基會對此表示,預購型的募資提案屬於消費關係,經過調查,市面上超過4成的提案並未符合法規。其中,最多爭議的部分為7天猶豫期的適用。消基會提醒消費者,預購型募資平台上贊助商品,應先看清其提案內容、商品規格、退貨機制等資訊,若提案者未清楚說明於該網頁上,應主動詢問,若發現商品與想像的不同,應在商品募資成功前取消贊助,將贊助金額取回。

另外,消基會也指出,隨著網路購物的日新月異,現行法規之中,並無針對群眾募資的相關法令。消基會強調,預購行為適用消費者保護法,政府應強制對募資平台及提案者規範,必須在網站中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