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除了吃霸王飯外,居然還有看霸王醫生,甚至讓開霸王刀的,為了對付這些來日本沒支付高額醫療費就開溜的陸客、韓客等,日本政府將採取禁止禁止入境,台灣客也必須小心。

日本這幾年觀光客不斷大增,2017年高達2869萬人,今年可望突破3000萬大關,日本觀光廳指出,有4%的觀光客在日本旅遊期間生病、受傷等就醫的。

但是其中至少3成沒加入包含醫療保險的,而且還有許多是蓄意來日本看大病、開大刀而一開始就不準備付錢的霸王病患,單件沒付錢就落跑的還有500萬日圓以上的,非常惡劣,讓許多原本經營就困難的醫院叫苦連天,希望日本政府採取對策,也因此日本執政黨的自民黨提出對策方針,今後對於曾有不支付醫療費的旅客的入境審查,將會嚴格化,因為擔心可能再度不付錢,將拒絕入境日本。

日本政府也將在網路上呼籲來日本旅遊,請加入包括醫療的旅行保險;歐洲有些國家就擔心發生類此問題,而以加入旅行保險為取得簽證的條件,日本並沒如此做;當然也有些情況是日本的地方醫院只接受現金支付,真的旅途中生病就醫的病患是因為現金不足無法支付,因此日本政府也打算因應外國觀光客多,而今後增加能用信用卡支付的機器等。也有些觀光客是因為語言不通,嫌麻煩、趕時間就開溜的。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2016年調查顯示,一年間有1380家醫院曾接受外國人就醫,但是有35%的486家醫院曾經歷被落跑的經驗,尤其陸客等多的沖繩縣,許多是原本就打算來看病而不付錢的,每件金額都高達260-500萬日圓。

沖繩醫師會在2017年調查顯示,有19家回答問卷的醫院中,有3成經歷被看霸王病、開霸王刀的經驗,像是有的是腦梗塞、急性大動脈瘤破裂等等,因此金額非常高。

其他如關西地區也是陸客、韓客等非常多的地方;去年夏天大阪府內,曾有觀光客被送到醫院來急救,在ICU(集中治療室)住了一陣子,只付了部份的醫藥費就開溜了,看來也不感謝醫院救命之恩;近畿運輸局2017年所做的調查顯示,回答的大阪府內147家醫院裡,有20家曾遭遇27件不付錢溜跑的例子,總額高達1500萬日圓以上,也有

觀光客原則在日本無法享受日本醫療保險,必須支付全額費用,像是感冒或扭傷、骨折等一下就需要數萬日圓,如果情況緊急,被送到ICU或做徹底的各種CT掃描等檢查然後動大手術,醫療費用也可能達到數百萬乃至上千萬日圓的高額;也有些觀光客因此無法接受日本醫院要求支付的帳單數字,跟醫院吵起來,不付錢就走了;

就像台灣也曾有大學教授的父親在九州的大學附屬醫院接受該院擅長著名的手術,因為沒有保險,又認為手術結果不盡理想,就覺得數百萬日圓的手術費以及住院費用太高,一直沒付,還透過關係找駐日代表處去要求給折扣等等;也就是不付錢或覺得金額太高而不想付的,不僅僅是陸客,連台灣還算有能力的家庭也都有這種狀況。

也有外國客因為需要長期治療,而長期在日本住院,結果死亡,不但沒付錢,還要將遺體送回母國,對醫院而言是莫大負擔,北海道就有因此而影響醫院經營的例子。

因為日本政府標榜要大舉發展觀光產業,打算在2020年突破4000萬人大關,只好有一套對策,否則最近遭到各地居民群起反彈的觀光公害又多一條。也因此日本許多專家建議,如果要賺觀光錢,接受4千萬外國觀光客的話,也只好用觀光稅在全國整頓現在5倍的能對應外國客人就醫的醫療據點,不能讓醫院來承受這類損失。

此外,日本政府也打算發展醫療旅行產業,尤其陸客來日本就醫的情形遽增,甚至還有專門惡質的掮客來引介來日本就醫,然後把病患丟下不管,或是利用容易入手的經管簽證等,來日本免費享受國民健康保險,以3成或1成的醫療費享受日本高水準醫療,甚至滯銷的日本房地產也藉享受日本廉價又優質的醫療保險為號召,讓許多日本納稅者大為嘆息,因為擔心這些陸客來拖垮日本的醫療。

吃霸王飯可以逮捕,看霸王醫金額非常大,現在還沒有逮捕的規定,許多醫院對此覺得非常無奈,因此至少要採取禁止再度入境日本的方法,在此之前,許多醫院只好有一套針對外國人就醫的確認辦法,像是關西國際機場附近醫院有國際診療科,但是卻常遭倒帳;有醫院還曾對欠下鉅額醫療費陸客家屬提起訴訟,而且跟大飯店一樣,先刷信用卡備份、影印護照等等,但也有送來急救的,也不能見死不救,糾紛還是很多。

日本厚生勞動省調查顯示,雖然有東京都以及6縣(茨城、栃木、埼玉、千葉県、神奈川、長野)等對外國人賴帳採取點對策,但效果不彰; 近畿運輸局在去年10~12月、,以大阪府內醫院為對象進行試驗性努力,樣式設置有醫療翻譯的24小時緊急求救中心、政府補助未付款的半數等等。

但若原本就蓄意來看霸王醫、開霸王刀的惡質客人,大概這些對策也沒效,因此日本政府只好在5月推出全套嚴格對策,使出禁止入境的撒手鐧,素行有問題的陸客、韓客外,台灣客也必須注意啦!

 

日本政府打算對不付錢的外國觀光客病患採取禁止入境手段。   圖:劉黎兒/攝

日本暴增的梅毒等性病也有研究認為是陸客買春所致,也是觀光公害的一種。   圖:劉黎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