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重點週刊」一篇比較美、中軍力的分析指出,儘管解放軍在許多領域取得技術進展、加速追趕,也在社群媒體上吹捧宣傳,但軍力仍遠落後美國,且共軍腐敗與「清洗」更自削力量。然專家示警,台灣不可志得意滿、故步自封。

「重點週刊」(Le Point)近日推出特別專刊「軍力現況」,解析全球戰事與盤點軍力,其中一篇聚焦美國與中國真實的軍事實力差距,並進行詳細分析比較。

當前熱搜:專論》「大罷免」烽煙四起 國民黨等著收屍罷!

中國常於社群媒體上展現軍力,也不放過任何慶典大秀肌肉,高調曝光第六代匿蹤戰機「殲-50」等武器。

專文指出,解放軍官方預算在20年間增加近10倍,將於2025年達約2200億歐元(約新台幣7.5兆元)。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在2017年「連任」時,誓言要在2049年中共建國百年時,成為「世界級軍隊」,徹底顛覆與華府的權力關係。不過目前為止,外界對此仍抱持懷疑態度。

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Marc Julienne)指出,「中國仍然遠落後於美國。當然,它在某些領域發展迅速。但是否能出現技術飛躍,夠勸退美國不要與之為敵?如今情況並非如此。」

重點週刊分析,美、中的軍事差距就像「公牛與青蛙」的寓言故事,差之甚遠。儘管中國技術實力令人印象深刻,但與美國強大的體系與力量相比,仍顯黯然失色。

駐台的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資深研究員杜懋之(Mathieu Duchatel)表示,這些體系和實力首先反映了鄧小平80年代現代化解放軍政策的成功,「包括導彈工業和造船業」。

尤其是造船業。2020年,中國海軍的艦艇數量超過了美國海軍。但韓國海洋戰略研究所(Kims)副研究員布蘭丁(Benjamin Blandin)警告要當心「視覺錯覺」。他解釋,中國艦艇生產速度快於其船員培訓速度,且美國在總噸位方面仍然遙遙領先,「此外,在近400艘艦艇中,有200艘是小型艦艇,其中包括許多沿海砲艇。」

確實,中國造船能量不容小覷。2024年中,光上海江南造船廠就有13艘大型艦艇建造中,據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數據,到2030年,中國海軍將擁有逾425艘艦艇。

但布蘭丁分析,「如今,大多數中國船舶的平均船齡為10至12年,接近現代化的中期階段。2035至2040年間,將需要更換或進行大規模檢修,卻剛好是中國人口下降,勞動力萎縮之際。」

要入侵台灣,北京不需要在全球範圍內與美軍對抗,因解放軍只會在沿海附近展開行動。而解放軍正迅速準備登陸所需的裝備,包括改裝用於軍事運輸的渡輪和民用貨船,及今年亮相的巨型碼頭駁船。

台灣國防戰略鎖定約15個易受登陸威脅的「紅色」海灘,中國的「移動港口」可能讓潛在的灘頭增加一倍,但同也成為容易攻擊的目標。國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歐錫富分析,「中國兩棲作戰仍有弱點:陸地滲透路線少,裝甲戰鬥車交通擁擠。」

相較入侵,中國更傾向用「多領域攻擊」讓台灣投降,包括封鎖、網路攻擊、空襲和空降部隊,讓美國和朋友無法馳援。」

為實現目標,中國擁有一系列導彈,如超遠程導彈(DF-41)、遠程導彈(DF-26)、短程導彈、反艦導彈及2019後的高超音速飛行器。

杜懋之表示,「中國的目標,是讓其威懾可信度到無人敢直接干預的程度。這是在台灣問題上冒險的必要條件。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打破與美國的平衡,改變核武力量格局的決心顯而易見。」

文章指出,中國其中一個弱點在於空中軍力。朱利安指出,奈及利亞、約旦、埃及等國都有買中國翼龍無人機,不過墜毀消息時有所聞。

而美國則於2023年啟動規模10億美元的「複製者計畫」,旨在製造「數以千計」空中、海上和陸地無人機,並與F-35戰鬥機協同作戰。此外,美國11架航空母艦對上中國目前的2架蘇維埃舊式航母,更讓戰力優勢偏向美國。

中國雖縮小了差距,但在戰鬥機彈射器效能、核動力攻擊型潛艇數量上,都仍落後美國。中國優勢之一,是他們在主場作戰,海軍憑藉數量優勢,主宰中國海域和台灣海峽。但若發生潛艇戰,美國優勢將能夠切斷部署在台灣以東的航空母艦補給線。

最後,報導指出,中國腐敗與隨之而來的反腐敗清洗運動也令人質疑。近兩年,連兩任國防部長都因涉嫌貪污被拔職,據傳現任國防部長董軍上將失勢。

歐錫富表示,習近平不僅「清洗」了火箭軍,還肅清了扮演侵台關鍵的東部戰區,這些不斷清洗軍方高層的行動,「影響了他們的效率和戰爭準備」。

但他也強調,「儘管解放軍嚴重腐敗,卻仍擁有百萬大軍。美國是能夠利用這些弱點,但面對如此強大的敵人,台灣不能志得意滿、故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