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在台灣鎮壓的高姿態,回到浙江老家的他,似乎更接近菩薩了,孫文的「容共」,他實踐得很徹底,此際他的投共傾向,已是「路人」皆知!

生命末期 投共以終

儘管陳儀在台闖出228事件,蔣介石依然對他重用有加,1948年6月任命他為浙江省主席。

可是,當年稍後的9月遼西(中共稱為遼瀋戰役)會戰爆發,11月國府失去東北,接著平津、徐蚌會戰於11月爆發,翌年1月同告失利,蔣介石只好宣布下野。

如此重大演變,陳儀不可能無感,一向善變的他,這時候依民初以來先後投靠袁世凱、孫傳芳、蔣介石不同陣營的「經驗法則」,當然有了投共的新傾向。 

一旦相關情報傳到當局手裡,這種「叛逃」罪嫌,在國民黨眼裡絕對是大逆不道!於是,蔣介石下野後一個月,陳儀也告下台,從此步步走向被槍決的命運,罪名是「勾結共匪、陰謀叛亂」,隻字不提228事件。

主持浙政 難改積習

陳儀離台回中國後的落腳地在上海。與他關係密切的湯恩伯,將戰後接收過來的、位在多倫路安志坊的一幢花園別墅送給他。

在戰史上,湯氏的戰績並不顯赫,卻與陳誠、胡宗南並列為蔣介石的3大寵將。抗戰期間曾任魯蘇豫皖四省邊區總司令,1941年曾創辦邊區學院,教務長李季谷於戰後來台出任師範學院校長。另辦有三一子弟學校,校長謝似顏也於戰後來台任教。

可見湯、陳人脈彼此互通。

湯氏的勢力範圍原在華北,一度盛傳戰後將接收東北,但在1944年中原會戰(日方稱為「大陸打通作戰」,即打通北平至香港、河內的鐵路網)嚐敗績後夢想成空,不過接收上海倒是成為事實。

依當時的接收文化,房子、產業盡入囊中。

實在很難想像一位國府將領居然如此「發達」,連帶引發陳儀身邊人馬對他的操守起了疑心與不滿,甚至率直問道:「湯伯恩何以南京、蘇州、上海、衢州等地,均有多處公館?」陳儀微笑答稱:「他因官場陋習,難免有此排場。」護短之情溢於言表。

陳儀以「陋習」一語輕鬆帶過。其實,從接收過程更可看出陋習的深層。抗戰結束當年底,湯氏交代下屬在南京買兩幢房子,一是自用,另一是送給心腹、19集團軍總司令陳大慶。表面上是用「併購」,實際上是經營糧食帳務的親信以作帳方式處理。當時管理糧食比管薪餉還重要。

1946年,湯氏任陸軍副總司令,主要工作即負責營房建造,承包的陸根記營造廠老闆與他往來密切,房子、車子……全都奉送。

總之,那個時代的國民黨將領(人稱「二如將軍」,即殺人如麻、揮金如土),以車子、房子當禮物應酬往來可謂稀鬆平常,難怪來台接收、五子登科。

湯恩伯與陳儀,除了湯恩伯在起步之初多賴陳儀提攜外,交集不多,但自從陳儀住進多倫路別墅後,兩人卻成了命運共同體:陳儀在台灣失政落敗回來,湯氏也在同年(1947年)因未能攻進山東解放區,致使國軍主力在山東孟良崮戰役中被共軍殲滅,被蔣介石痛罵一頓後撤職。

沒想到,在國府黔驢技窮的情勢下,於上海賦閒近年的陳儀,竟於1948年6月被發表為浙江省主席。

年數倍增 誇口不改

陳儀主持浙政,依然不失其主持台政時的誇大作風,在紹興師爺沈仲九的主導下,規劃10年計劃,與在台時的5年計劃相較,剛好是「倍增」。簡單的算術,卻也透露出簡單的頭腦:時局動亂不安,哪堪有長期計劃推行的餘地?

當時,國府從中央到地方,皆常設有設計考核委員會,陳儀到任後,強化了這個單位,囑其負起「浙江10年建設計劃」的起草任務,而沈仲九也以蘇聯幾個5年計劃為藍本,整理出一份底稿。

起草期間,浙江省政府猶行文至南京外交部,要求電致東歐各國,提供戰後建設計劃的資訊;陳儀閱報看到有關蘇聯建設報導的新書出版,立即交代部屬購買……總之,計劃云云,有如紙上作業拚裝車,虛應故事。迨省委會通過,已是陳儀主持會議的最後一次。

陳儀上任後,信誓旦旦地籌辦農民學校,編制有籌備委員會,委員除省府各廳處長外,還包括浙江大學、金陵大學、英士大學的農學院院長……等。甚至為了培養師資,開辦訓練班;可惜,陳儀下台時,第1期還未結業。

對於浙大,他更是野心滿滿。他曾經跟竺可楨校長提起:將撥巨款在鳳凰山建立校舍,也要蓋省立醫院……等。

然而,時局卻不容許這些「長治久安」型的建設計劃付諸實現(當時東北遼西會戰正在進行,共軍逐漸南下),它有如棒球的殘壘,見證陳儀主浙徒有計劃之名的浮誇,而這如果不是他對時局的「白目」,就是一種障眼法,好讓大家以為他玩真的,以掩飾他投共的安排。

下述指標人物的動向,即可見一斑:

──胡邦憲(允恭):沈仲九於上海大學教書時代的學生。陳儀主閩時,當過縣長;主台時,當過宣傳委員會委員,228事件後,以〈台灣真相〉一文,發表在上海左派刊物《文萃》上,藉機「宣傳」一番。

陳儀回到上海後,彼此往來密切。陳儀主持浙政後投共,他全程參與籌劃與指導。

其實,他早自1923年即加入共產黨,但一直掩飾有方而逃過軍統的耳目。前往浙江之後,則得到民政廳長杜偉的照應。

杜偉與陳誠是浙江青田同鄉,父親杜持(字志遠)為軍界前輩,曾任福建軍務幫辦。杜偉為保定一期,陳誠保送第八期即由杜持出面說項。杜偉曾任浙江一師政治部主任,時陳儀已脫離孫傳芳陣營。國民黨另一大老朱家驊,早年任浙江省民政廳長,創辦警官學校,杜偉任教育長兼總隊長,後來朱氏升任浙省主席,經常出入杜府休養。杜偉後台很硬,軍統也莫可奈何。

陳儀曾對胡允恭透露,蔣介石的喪權辱國與殺的人,比起袁世凱,有過之而無不及。

總之,對胡允恭而言,可謂是完全掌控了陳儀的「反蔣」情緒。

──反蔣勢力的代表人物宋慶齡,以及「閩變」主角李濟深、陳銘樞……等,於1948年元旦在香港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李濟深出任主席,知名詩人柳亞子任祕書長、陳銘樞擔任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約半年後,陳儀主持浙政,從此「民革」相關人士絡繹於途,奔走於香港、杭州之間。在胡允恭與鄭文蔚(陳儀的親信,曾在台灣任《中外日報》社長、台灣紙業總經理)居間穿針引線下,陳銘樞現身杭州,李濟深也有策動反蔣的信函。後來陳儀指派鄭氏出任江山縣縣長,暗中作為與「民革」聯絡的橋樑,組成反蔣的聯合陣線。

──反蔣派別中,於1947年成立的「孫文主義革命同盟」(孫盟),其浙江負責人之一貢沛誠,在陳儀主政後出任浙江省建設廳長。他與孫盟中央負責人之一的陳惕廬,皆是陳儀在中訓團擔任班主任時的黨政高級班第一期學員。基於這樣的師生關係,孫盟順利在浙發展滲透,連省政府祕書長張延哲也是成員。「孫盟」與「民革」也互通聲息。

這些反蔣勢力的匯集、交流,不難想見陳儀主持浙政會有什麼場景出現。

──陳儀上台那年初冬,警保處長毛森(陳儀主閩時遭槍殺軍統特務張超的心腹)加緊迫害中共地下黨員,一口氣在溫州一帶抓了100多個嫌疑人,呈報主席准予槍決。陳儀礙難照准,即使最後他把槍斃人數降為2、30人,陳儀還是不准,毛森只好咆哮道:「這種警保處長再幹下去不是人!」

──浙江大學一向是學運的中心點之一。就在台灣228事件爆發前夕,2月15日,該校學生自治會發表宣言,要求停止內戰,從此有如燎原的野火,燃遍全中國各大學。同年稍後的5月20日,京滬杭蘇各主要大學學生更齊集南京,發起三反: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三要:要民主、要自由、要吃飯的示威運動。

陳儀上台後,應浙大校長竺可楨的要求,命令陸軍典獄長准予保釋在押的20餘名浙大學生。

當時浙大知名教授嚴仁賡常在《觀察》雜誌批評時政,被杭州市警察局列入「黑名單」,飽受威脅。陳儀獲悉後,召集相關人員訓示:必須加以尊重愛護,也告誡不得亂抓學生、壓制學潮。

比起在台灣鎮壓的高姿態,回到浙江老家的他,似乎更接近菩薩了,孫文的「容共」,他實踐得很徹底,此際他的投共傾向,已是「路人」皆知!其中一個重大指標是:省府相關人員經常出入嚴仁賡教授宅邸,因為可以收聽到延安發出的消息。1948年底,中共發布了「國民黨43名頭等戰犯通緝令」,各省主席大都名列其上,只有陳儀是「漏網之魚」。第2天,他的親信錢履周就此向他報告,未料陳儀自己從抽屜裡拿出1份抄本,對錢氏說:「我已知道了,這件事可能鬧出問題來。有我的名字對我反而有利哩!

 

書名:邪惡的開端:陳儀及其帶來的中國官場文化

作者:司馬嘯青

出版社:玉山社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