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議會藍綠陣營為了年度預算吵了兩個多月,最後動用表決,藍營不僅舉手舉不贏,連議事規則都被吃了豆腐,等於被泛綠「生吞活剝」;藍營好不容易在市長初選後帶起的團結氣氛,馬上被潑了一大盆冷水。

本屆市議會成立時,國民黨雖未實質過半,但當時屬於第三勢力的親民黨或無黨籍市議員,幾乎都靠向藍營,因此,國民黨才能拿下議長、副議長的位子,繼續在市議會享有主導權。

但正副議長選舉是一回事,平時的議事運作又是一回事,這些所謂的第三勢力議員們,反而成了左右議事運行的關鍵。

這次的年度預算爭議,國民黨早就知道舉手會舉不贏,因此,在定期會及加開的臨時會時,不斷採取議事杯葛。但眼看今年就要過了1/6,若真的再不通過,藍營議員再怎麼對選民說「預算浮濫」也沒有用,因為年底里長也同時改選,里長爭取到的小工程只要做不好,就會推說是議員擋預算,來自基層樁腳的壓力,也逼得藍營無法再繼續杯葛。

最後朝野協商,把79條未有共識的預算逐條表決。妙的是,其中,交通、環保與都發三局要在七期租廳舍案,民進黨選擇棄權,看似贊成刪除的票數領先,所以,二讀會時就刪了這三條。

結果,無黨籍市議員張立傑在表決結出爐後提出異議,認為表決案應要過半數才通過,議事組人員查了法條,果真如此,議長裁示重新表決,結果是贊成票未過半,也代表全部有爭議的預算一毛都不刪,全數通過。

藍營市長初選後,黨內一片呼籲團結聲,尤其提名人盧秀燕言必稱「一切尊重江啟臣」,不過,江啟臣還沒有足夠時間說服當初大力支持他的原縣區大老及樁腳們;經過議會預算表決這一戰的潰敗,地方大老們更能體會到如果連議會都守不住,最後可能淪為「全面在野」,自然會對輔選市長的力道該出多大?有些考量。

民進黨及國民黨的台中市黨部本周陸續公布市議員提名辦法,在不包含原住民的情形下,民進黨預計提名35席,全力衝過半,國民黨相對保守,只提32席,氣勢馬上再輸一截。如屆時未過半,以這次預算表決的情形推估,國民黨很難再爭取到第三勢力,說不定連台中市議會也要政黨輪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