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研發團隊,開發「肉品新鮮度感測變色貼片」,貼附於保鮮盒等裝盛生肉器皿內,5分鐘內用顏色辨識肉品新不新鮮,既準確又便利,且非接觸式感測,不會有2次污染疑慮,消費者可藉此簡單快速又準確方式把關。

食安「便利貼」貼片可廣泛適用禽、畜、魚類生肉都可檢測,尤其不需搭配儀器使用,更不需要接觸肉品,不需要前處理,透過肉眼即可判讀都是其優勢,相當適合發展成為家庭用品,可幫助業者自主管理。 

「便利貼」可感測生物胺氣體的變色塗層貼片,可貼附於裝盛生肉器皿內或是上蓋方便辨識。一旦肉品新鮮度下降、微生物作用使生物胺濃度上升,塗層隨之感應變化,5分鐘內顏色從原先的「芥末黃」轉成「橘子紅」,藉此警告該肉品鮮度已不足,需盡快處理。 

這項發明發表自高大化材系教授鍾宜璋主持「健康及仿生科技研究中心」,成員包括研究員蘇資淵、研究生王意雯,專利即將申請通過

鍾宜璋說,在肉類開始腐敗的時候,會產生腐敗胺類,主要是肉類蛋白質被組織蛋白溶出,再被細菌的脫羧分解作用而產生,這些胺類分為揮發性腐敗胺和不揮發性腐敗胺,參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標準,建議肉品中的組織胺含量不得超過 50 ppm,雖然組織胺的揮發性低不易檢測,但「感測變色貼片」具有對胺類高靈敏度特性,藉由靈敏地檢測揮發性胺類,即可作為肉品鮮度評估指標。

高雄大學化材系教授鍾宜璋開發的食安便利貼,消費者可自行檢測肉品生鮮度。   圖:高雄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