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數據、多少行為,能創造一個靈魂?」曾被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稱作「可怕的孩子」,以和機器人跳舞聞名世界的編舞家黃翊,今天出席「2018 天下經濟論壇」,分享他結合人工智慧與父親對話的最新作品《天堂》。他說,自己的作品總是刻畫「遺憾」。因為遺憾,所以人們用人工智慧、用機器人、用藝術補足缺憾。而這次,他用新的人工智慧作品儲存和親人的回憶、和機器人開咖啡店、做社會實驗,希望創造「真的」藝術。
電影裡的機器人大多是動畫,並不存在,也沒有人工智慧程式在背後運作,就連我最喜 歡的小叮噹也不存在。但我期待,也相信電影畫面會變成真的,但我不想等它發生,想讓它發 生,所以動手實現它。
我是編舞家,也是程式設計師,我跟一台「真的」機器人共舞。
《黃翊與庫卡》所有技術都是真實的,沒有人幕後遙控。和它演出,我要簽切結書為自己安全 負責。我敢和庫卡機械人跳舞,因為它很穩定,因為是我自己寫的程式,因為它不能變,它還 可以帶著我一起完成表演。
《黃翊與庫卡》從 2012 年到現在,巡演 15 個國家,25 個城市,累積 60 場表演。美國大學的 劇院會從全世界挑選合適讓理工科學生看的演出,開工作坊讓學生和藝術家交流,希望用藝術 的顛覆性、人文性、跨領域、原創性、歷史性和美感,來刺激理工學院學生,要培育新時代的 AI 人才。
永遠記得所愛之人的聲音
當前熱搜:金鐘60》節目獎頒獎典禮圓滿落幕!完整得獎名單一次看
還記得馬里蘭大學的學生問我,「多少資料、多少行為能創造一個靈魂?」這是我這輩子被問 到最美的問題。 我作品常在刻畫遺憾。因為遺憾舞台上和電影裡常常是幻影,所以我想做「真的」藝術。我不 是說只有這樣的創作方式才是藝術。而是舞台上使用的技術跟探討的內容,是真實存在並執行 的,我叫它「藝術研發」。
譬如我的新作品《天堂》。我們生命中都有很重要的人。有些人、有些聲音你永遠不想忘記, 你不想忘記和對方互動的時刻,這些資料我把它存在一個系統裡,就是《天堂》,可以讓你聽 聽逝去的親人的聲音,跟他們和以前一樣對話。
2015 年,我錄下跟父親的通話內容,我一年回家不到 72 小時,最常打電話或傳簡訊回家,我 和國家高速網路運算中心、交大資工系合作,依據自己對資料結構的了解,整理音訊,把聲音 檔文字化,用情緒分析跟歸類,建構不同回憶片段,從文字開始,以人工智慧為基礎,延伸應用。
只為了值得餘生持續追求的事努力
2013 年,我獲得亞洲文化協會(ACC)的獎學金,在紐約時,協會帶我們參觀畫廊,我突然被 問到,你最喜歡哪個作品?我選了一張,又被問到說,那你願意在你的餘生,持續欣賞這個作 品直到生命最後一天嗎?
我說不,但那天晚上,我思考這個議題到天亮。
什麼作品值得於餘生持續創作、什麼作品值得在餘生持續欣賞,什麼作品值得持續存在?
藝術跟技術有不同特性,技術追求突破跟獨特性,藝術除了突破,還找尋唯一跟永恆。所以 2013 年那一晚開始,我決定只為了值得餘生持續追求的事物努力。
所以如果你眼前要做的事情很多,誠實問自己,哪些事值得你付出一輩子,答案就出來了。
(本文獲得天下雜誌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