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數據、多少行為,能創造一個靈魂?」曾被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稱作「可怕的孩子」,以和機器人跳舞聞名世界的編舞家黃翊,今天出席「2018 天下經濟論壇」,分享他結合人工智慧與父親對話的最新作品《天堂》。他說,自己的作品總是刻畫「遺憾」。因為遺憾,所以人們用人工智慧、用機器人、用藝術補足缺憾。而這次,他用新的人工智慧作品儲存和親人的回憶、和機器人開咖啡店、做社會實驗,希望創造「真的」藝術。

電影裡的機器人大多是動畫,並不存在,也沒有人工智慧程式在背後運作,就連我最喜 歡的小叮噹也不存在。但我期待,也相信電影畫面會變成真的,但我不想等它發生,想讓它發 生,所以動手實現它。

我是編舞家,也是程式設計師,我跟一台「真的」機器人共舞。

黃翊與庫卡》所有技術都是真實的,沒有人幕後遙控。和它演出,我要簽切結書為自己安全 負責。我敢和庫卡機械人跳舞,因為它很穩定,因為是我自己寫的程式,因為它不能變,它還 可以帶著我一起完成表演。

《黃翊與庫卡》從 2012 年到現在,巡演 15 個國家,25 個城市,累積 60 場表演。美國大學的 劇院會從全世界挑選合適讓理工科學生看的演出,開工作坊讓學生和藝術家交流,希望用藝術 的顛覆性、人文性、跨領域、原創性、歷史性和美感,來刺激理工學院學生,要培育新時代的 AI 人才。

永遠記得所愛之人的聲音

還記得馬里蘭大學的學生問我,「多少資料、多少行為能創造一個靈魂?」這是我這輩子被問 到最美的問題。 我作品常在刻畫遺憾。因為遺憾舞台上和電影裡常常是幻影,所以我想做「真的」藝術。我不 是說只有這樣的創作方式才是藝術。而是舞台上使用的技術跟探討的內容,是真實存在並執行 的,我叫它「藝術研發」。

譬如我的新作品《天堂》。我們生命中都有很重要的人。有些人、有些聲音你永遠不想忘記, 你不想忘記和對方互動的時刻,這些資料我把它存在一個系統裡,就是《天堂》,可以讓你聽 聽逝去的親人的聲音,跟他們和以前一樣對話。

2015 年,我錄下跟父親的通話內容,我一年回家不到 72 小時,最常打電話或傳簡訊回家,我 和國家高速網路運算中心、交大資工系合作,依據自己對資料結構的了解,整理音訊,把聲音 檔文字化,用情緒分析跟歸類,建構不同回憶片段,從文字開始,以人工智慧為基礎,延伸應用。

只為了值得餘生持續追求的事努力

2013 年,我獲得亞洲文化協會(ACC)的獎學金,在紐約時,協會帶我們參觀畫廊,我突然被 問到,你最喜歡哪個作品?我選了一張,又被問到說,那你願意在你的餘生,持續欣賞這個作 品直到生命最後一天嗎?

我說不,但那天晚上,我思考這個議題到天亮。

什麼作品值得於餘生持續創作、什麼作品值得在餘生持續欣賞,什麼作品值得持續存在?

藝術跟技術有不同特性,技術追求突破跟獨特性,藝術除了突破,還找尋唯一跟永恆。所以 2013 年那一晚開始,我決定只為了值得餘生持續追求的事物努力。

所以如果你眼前要做的事情很多,誠實問自己,哪些事值得你付出一輩子,答案就出來了。

(本文獲得天下雜誌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