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討論西餐廳,今日頭條馬上給你推送西餐相關的廣告和資訊」。南京市的賈先生稱,「我有一次跟朋友聊到白蟻,開啟某瀏覽器後,出現了滅白蟻的廣告。」。網路世界無遠弗屆,但在生活便利的背後,是否也曾讓您發現類似上述這些讓人嚇一大跳到有點太過的服務訊息呢?

中國大陸中新網客戶端今(9)日報導,近來,微信百度、今日頭條等多家網際網路企業平臺被指侵犯使用者隱私,但是均遭到上述企業否認。一時間,使用者隱私安全問題受關注,企業採用使用者的資訊界限在哪?在企業、使用者各執一詞的情況下,使用者的隱私安全又該如何保證?

涉嫌侵犯使用者隱私事件頻發

報導指出,近來,多家網際網路企業被指涉嫌侵犯使用者隱私。1月1日,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在某論壇上表示,馬化騰肯定天天在看使用者的微信,並認為這樣很容易暴露商業祕密。另外,今日頭條,還有包括已永久關閉的水滴直播均被指涉嫌侵犯使用者隱私。

報導稱,百度近來也捲入涉嫌侵犯使用者隱私的風波中,2017年12月11日,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就百度公司涉嫌違法獲取消費者個人資訊及相關問題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

中新網認為,這些質疑或並非空穴來風,據報導,很多網友有切身體會。有網友反映,「和朋友聊天討論西餐廳,今日頭條馬上給你推送西餐相關的廣告和資訊」。南京市的賈先生稱,「我有一次跟朋友聊到白蟻,開啟某瀏覽器後,出現了滅白蟻的廣告。」

企業、使用者為啥各執一詞?

中新網記者注意到,在是否竊取使用者隱私這件事上,基本上都是企業和使用者各執一詞。比如微信回應,「我們沒有許可權、也沒有理由」去「看你的微信」。今日頭條也稱,從技術上看,目前聲音資訊的處理,也遠達不到通過麥克風去獲取個人隱私的水平的用麥克風竊取。

報導指出,百度被江蘇消保委起訴後回應,媒體報導裡提及的「監聽電話」,百度的手機應用沒有能力、也從來不會申請這一許可權。百度還表示,百度相關應用獲取地理位置、獲取簡訊、通訊錄等授權,都是在合理使用範圍內的。

獵豹移動安全專家李鐵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侵犯使用者隱私案件往往都是取證難,從目前媒體報導來看,很多都是使用者自己感覺到的,還缺乏實證證明。

真的沒技術?

在百度、今日頭條等回應中,均稱沒有相關技術(能力)。不過李鐵軍認為,技術不是問題。「比如用手機麥克風獲取使用者隱私,其實通過對獲取語音資訊中的一些關鍵詞進行捕捉分析,是可以實現的。」

再說「偷看微信聊天記錄」技術上是否能實現呢?4日,《新京報》援引一位接近騰訊相關人士的話稱,對於騰訊微信採用SSL技術,是否會讀取使用者聊天記錄,這個技術是通用的,任何用這個技術的公司從技術層面都可以做,但是不會做。

李鐵軍也認為,很多情況下是企業有技術但不會去做,「從企業角度上看,使用者很多資料都是沒有價值的,如果去做,投入產出比極低。」

使用者該如何防範?

對於隱私資訊的保護,企業要規範,使用者也要防範,記者梳理了一些資料供參考。

1,儘量選擇知名APP商店下載應用軟體。2,下載後對APP做許可權管理,一般情況下,關閉APP「資費相關」和「隱私相關」的大部分許可權並不影響APP正常使用。3,即便是無意將APP某個許可權關閉,也不要擔心,比如提示無法進行視訊聊天等,使用時開啟相關許可權即可。

另外,李鐵軍還建議,使用者在使用網際網路服務時,特別要注意「使用協議」或彈出的對話方塊等需要獲得授權的東西;另外還要了解使用APP的基本功能,對於自己非常在乎的一些隱私資訊,不輕易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