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被教導要節約能源(水、電,資源回收等)…但是,當我知道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時,我不知道節約能源有何意義?「現今的能源政策,好像是一場發電競賽」。

全國各縣市政府(含中央)能源政策一字排開,可以發現方向沒錯,但順序卻本末倒置?目前重點是放在如何「增加發電量」,卻不探討「節約能源」的重要。但,如何節約能源才是根本,進而再來探討現行發電設施的精進。執政者所決定的時間點(2025 非核家園),全國各縣市就忙著屋頂種電(增加發電量),姑且不論成效如何?這就讓我想到農地種豪華農舍的情景,百姓花了一大筆錢來建設,可是法規永遠跟不上,一下說可以,一下又不行!

大老闆智囊團的諫言 ≠ 小老百姓的聲音

能夠上達天廳的聲音,往往都是名門政要或是企業大老,這些人,一是政治利益一是商業利益,請問:他們這些智囊所提供的意見準確嗎?或是說穿了,對人民有幫助嗎?台灣已經經不起浪費了,每年的預算光花在酬庸、空轉、洗腦、擦屁股就用了多少?還能建設跟照顧百姓生活嗎?

「坐辦公室的永遠不清楚拿工具的」,也就是說『理想與現實是有差距的』,當大老闆每年為了自己公司的盈收在奮鬥時,被奮鬥的的對象是誰呢?無非就是政府的樣板建設與不健全的能源政策,因為企業大佬只會教你花錢而不會教你省錢。

節約能源與能源政策 = 台電的悲哀

節能運動是為了不必新增發電設備而提倡的,然而隨著科技進步生活水準提高,用電的需求仍然大增,新增發電設備變成必須且急迫的。但是,如果節能與能源政策不能併行,只會成為單一的發電競賽,光靠台電來維繫現今用電大增的環境不免吃力,所以電業法即為解套的一項措施,利用民間公司的財力及建置速度來因應發電,為了快速推廣這個概念(或是說為了選舉),台電必須以高額的電價(註:截至完稿前版本最高為 6.4 元/度)收購民間電廠所發之電力,才有誘因促進企業投資電廠。

國營事業本是國家重要的財源單位,先前國營事業民營化,之後『電業法』的實施,又讓我看到純國營事業衰敗的徵兆。台電為因應電業法的各項措施,以公債募資。看到這裡,不覺得要出大事了嗎?
綜觀上述,再配合政府現行的綠能屋頂政策,沒有一項是百姓有辦法負擔的。所以台電就必須持續 20 年以上,以高收購價來購買財團所發的綠電,甚至再以公債募資來因應虧損,當台電的提款機提不出錢的時候,漲電價、課稅=(提款機=老百姓)。

政府不願意承認錯誤 = 人民的悲哀

任何政策與都市規劃都大致相同,台灣的道路至今仍坑坑疤疤,政策就如同鋪設道路一樣,無論地面上或地底下的鋪設都必須詳細計畫及規劃,不然就與台灣現今凹凸不平的道路一樣,改變能源供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與誰執政沒有直接的關係,有關係的是找誰來商量來制定才是重點。

「坐辦公室的永遠不清楚拿工具的」,高手在民間而不是在辦公室,寧願花冤望錢搞政績貼財團,也不願花時間研究最適當的方法,這就是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會犯的錯誤,然後四年復四年,國家還是繼續空轉。

 

作者 :Patrick 張 (作者論點不代表本報設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