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不按牌理出牌的外交思維和話語,讓台灣保持審慎樂觀的期待。經過川蔡通話和兩次川習會後,未來美國可能還將邀請台灣參與紅旗軍演,並考慮重啟美、台海軍軍艦停靠的可行性與可能性。無論美中台三角關係是否出現質變,外媒認為,川普的操作模式或對台灣有利。

川普在2016年當選總統沒多久,就傳出全球矚目的的「川蔡通話」,台美關係露出曙光,蔡英文政府士氣大振。當時尚未就任的川普,之後在12月11日接受Fox News訪問時,再度拋出震撼彈:「美國不需要受到『一中政策』的約束。」學者專家開始猜測,美中台三邊關係肯定會有許多變化。

不過到了2017年4月川習會前夕,美方國白宮與國務院官員於川習會前,三度於公開場合提到「台灣關係法」,並且一再強調「一中政策」,美國少見的動作與姿態,顯示對美中台三邊議題已有相當定見,也讓台灣方面持續保持關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佛州海湖莊園會晤川普時,兩國看似逐漸越走越近,但之後北韓一連串挑釁國際社會的行為,華盛頓當局怨懟北京未善盡責任壓制北韓,川普七月時曾對此痛批,「我對中國非常失望」,中美關係再度降入冰點。

到了11月中旬在北京的川習會期間,習近平照例提出中國對台灣問題的關切,強調川普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的核心問題及政治基礎,向美方喊話。川普則搬出「一個中國」政策,強調會繼續奉行。

表面看來,美中台三角關係似未有明顯的變化,但川習二次會面後,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在一個新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對台灣的政治、外交、軍事及經濟壓力不斷增加,美國國會應該敦促行政當局邀請台灣參加由美國主導的雙邊或多邊軍事演習,協助台灣加大國際能見度。

USCC報告對國會提出幾項建議,包括敦促美國行政當局邀請台灣,至少以觀察員身份,參與由美國主導的雙邊和多邊軍事與安全相關演習,例如環太平洋多國軍演(RIMPAC),紅旗空對空軍演及「網路風暴」(Cyber Storm)網路安全演習,以便支援台灣加強其防衛能力,並擴大台灣對區域及國際安全做出貢獻的機會,並抗衡中國限縮台灣國際空間的企圖。

此舉終於引來中方的關切,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12月8日針對美國國會「2018會計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中,要求美國防部評估台美軍艦互相停靠之可行性時表示「美國軍艦抵達高雄之日,就是我解放軍武力統一台灣之時」,李克新還說「反分裂國家法實在沒什麼機會用上。我可能要感謝你們美國朋友,因為你們要派軍艦去高雄」。

但我府院黨對此提出強烈抗議,幾天後,中國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都出面滅火,宣稱北京將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

最新的發展則是,昨(12)日,白宮公布美國總統川普聲明,特別提到《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中的第1259條款中、有關強化美台防務關係,這涉及得符合美國總統作為三軍統帥、憲法賦予的專屬職權。

關於「強化美台防務關係」列在第1259條,提到7項對美國行政部門不具強制力的「國會意見」(sense),其中,受高度關注的包括:邀請台灣參與紅旗軍演,以及考慮重啟美、台海軍軍艦停靠的可行性與可能性。

雖然涉台學者卜睿哲和包道格都解讀,川普不會真的執行美台軍艦互訪。不過根據美國之音(VOA)先前的報導,研究外交實踐的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教授薩特(Robert Sutter)認為,川普擅於在緊張(tension)情境下處理議題、不畏懼對手批評的操作模式,與不願美中關係緊張、對中國小心翼翼的歐巴馬總統相比,川普顯然完全不受既定政策的限制,也更願意挑戰美國傳統立場的束縛,這或許對台灣是個有利的條件。

薩特推測幾個可能對台灣有利的領域,包括美國國防部正在規劃中的印太戰略台灣或許在其中有一個角色;美國或許對中國軍力擴張對台灣的威脅採取作為,也或許會考慮重啟美國對台政策檢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