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愛滋就是一種痛 周圍的歧視放大了這種痛」,澎湃新聞日前一篇社論認為,維護愛滋病人的權利,也檢驗着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澎湃新聞在1201世界愛滋病日發表社論指出,儘管這些年來,中國大陸對於愛滋病的正確觀念普及工作卓有成效,但「與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一起吃飯、洗澡不會感染愛滋病」、「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享有同等的就業權」等常識不斷被普及,「但不得不說,社會恐愛情緒還一直存在」。

社論指出,有媒體報導稱,在北京的保安劉陽因爲被醫院初篩爲HIV陽性,而被保安隊領導通知不用再工作下去;另一條新聞更爲沮喪,今年6月份,山西臨汾紅絲帶學校15名通過專用考場考入大學的愛滋感染者學生,在入學後遭到不同程度的歧視。敏感、壓抑、沮喪等情緒,始終揮之不去。

「感染愛滋病病毒本身就是一種痛,周圍的歧視則放大了這種痛」。他們在與疾病戰鬥的同時,外界的偏見與孤立,只會讓他們不斷從生活廣場退回到更窄暗的「鴿籠」,獨自舔舐生活的悲傷。

「但他們除了身體有疾外,與這個社會的其他人沒有任何不同。他們也能正常學習與工作,毫無障礙地跟他人交流」,澎湃新聞強調。社論還說,凡此種種,都說明,他們與我們並沒有不同,「將疾病道德化,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

社論提到,13年來,澎湃新聞(東方早報)一直關注的愛滋病感染者小雪夫婦,雖然身染愛滋,但他們從未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踏實工作,認真生活,一路溫暖地走來,「我們相信這段路,我們將會和他們一起走下去」。

文中指出,事實上,平等地接受教育、就業、結婚,本就是他們的法定權利。全社會都有責任呵護他們的這些權利,沒有誰有資格剝奪這些權利。

社論稱,所以,救助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也就不只在於研發新藥與疫苗,更在於救濟他們的權利。今年愛滋病日的主題「共擔防愛責任,共享健康權利,共建健康中國」,就秉持了權利視角——通過「共擔」、「共享」、「共建」的層層權利遞進,爲他們構築美好生活的晴空。

澎湃新聞認為,維護愛滋病人的權利,也檢驗着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社論呼籲社會,持續爲愛滋病羣體提供足夠的權利保障與關懷,傾聽他們的故事。

深圳和廣東愛滋感染低齡化嚴重 今年最小不足1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