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五號在8月底成功升空服役,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這次自製衛星經驗讓台灣團隊提升實力,也證明台灣製作衛星及飛控能力成熟,考慮未來將衛星相關應用納入國際招商項目。

陳良基接受中央社專訪指出,衛星計畫會持續做下去,相關策略評估後將在第三期太空計畫呈現,第三期計畫預計從108年開始實施,明年中就會提出新的發展方案。

台灣首枚自主研製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五號」8月成功發射,象徵台灣太空計畫邁向新紀元,但福五傳回影像有失焦模糊問題,陳良基表示,科技部已邀集多位專家,透過溫度調控、模擬調整衛星高度和使用軟體進行回溯修正等3種方式進行調整,有把握更加精進。

他說,傳回資料變多,可以藉大數據了解焦距造成的模糊狀況,該用什麼樣的影像處理方式解決,若影像模糊並非對焦問題,而是受天候、雲霧影響,就不用再處理。

「危機就是轉機」,陳良基說,在這次自製衛星的過程中,團隊遇到許多困難並加以克服,這是很珍貴的經驗,「實力就變很強」。

他表示,衛星主要分為載體及科學酬載部分,這次自製福衛五號,證明台灣對載體控制的實力,未來可考慮做為國際招商項目,由台灣團隊向國際市場提供衛星本體製作及飛控的服務,也能應用在微小衛星的主體製作上。

他以福衛二號為例指出,當時請國外廠商更改飛控程式時,動輒就要價數百萬美元,現在台灣有自主製作的能力,就有機會把握這項商機。陳良基表示,像目前台美合作的福衛七號計畫,美國就是看上台灣的整測能力。不過,在科學酬載遙測部分,陳良基認為台灣的技術尚無完全把握。

至於和美方合作的福衛七號計畫,陳良基說,台灣加入這項合作主要是「為世界貢獻」,福衛七號的觀測任務是全世界、尤其是美國所需要的。

陳良基說,根據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火箭測試時程,若測試沒問題,預估明年6月將福衛七號第一組送上太空,第二組衛星太空中心已證實取消,主要是美方認為氣象觀測衛星有商業價值,不該都由美國政府出錢,決定部分交由美國民間投資,因此選擇不和台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