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鄭麗君今天表示,「文化民主化」是她推動施政的核心理念,上任以來所有的文化政策都是從這個理念出發;要讓文化發展真正回到以人民為主體,讓每個人成為「文化公民」。

台灣北社2017年台灣文化日活動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行,鄭麗君受邀以「多元、傳承與開創-談台灣國家文化」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時,做以上表示。

鄭麗君表示,過去許多先輩一波一波的文化運動,開展台灣的社會力,也因為這種文化生命力,讓台灣的政治與社會進入本土化、自由化,也才有民主化。

她說:「文化是改變的力量,改變心靈、改變生活、改變社會、改變政治。」

鄭麗君表示,一個夠民主的社會,應該追求更蓬勃發展的文化。她自擔任文化部長之後,就在思考如何在這階段讓這股生生不息的主體精神繼續發展,成為台灣向前進的重要生命力,所以她的文化政策的核心出發點就是「文化民主化」。

談及「文化民主化」,她說,不只追求政治的民主化,也要追求文化的民主化!就是要讓文化的發展,真正回到以人民為主體,讓每個人成為文化發展的公民,成為文化公民。每一個人站出來,「可以用文化的力量改變台灣的命運」。

鄭麗君表示,人民是文化的主體,擁有文化公民權。文化公民權指的是每個人都有文化創作和近用的權利。人與人之間追求自由、多元,也要追求文化的平權。

她說,平權的概念非常重要。過去語言沒有平權,是一元化的語言政策,母語受到壓迫,無法平權、多元、自然的發展。過去的「文化公民權」沒有平權。

鄭麗君表示,每個孩子都有權利接受文化教育,每個公民擁有文化資產的記憶保存權,有權利說自己的母語,以及在學校有學習母語的課程。同時支持創作權,不能因為政治因素而扭曲創作。這些價值都是落實文化公民權要追求的。

她說,文化是以民間為主體,政府要打造公共環境和領域,支持人民由下而上的文化發展。「文化政策要從三個扎根做起:教育扎根、歷史扎根、在地扎根。」

鄭麗君表示,其中歷史扎根非常重要,如果沒有歷史扎根,「就會像故鄉的異鄉人一樣,站在故鄉,卻又對自己不了解」。也像種樹一樣,如果根沒有辦法扎得很深,就沒有辦法吸養分、沒有辦法茁壯,也就沒有辦法在世界上綻放自己的文化。

她說,歷史扎根是一切的出發點,文化要往前走、創新,要從傳承做起。